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哪怕没有长远的忧虑,也该有眼前的忧愁。唯有时刻保持谨慎、小心、警惕的心理,才能应对生活的风险。
小孩子,有父母可以依靠,自然不需要考虑什么。成年人,凡事只能靠自己,哪怕别人想帮我们,也爱莫能助。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边,只有自己渡自己,而没有其他的选择。
成年人最大的底气,莫过于有这三个自知之明,才能摆脱无知,过上安稳的生活。
一、及时存钱,摆脱困窘。
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再怎么才华横溢的天才,只要没钱,就无法生存下去。至于说施展才华,那更是无从谈起。有钱,有资源,才有实现梦想的资格。
读书的时候,身为学生的我们都认为钱财不重要,钱财都是俗物。因为没有吃过赚钱的苦,所以事非经过不知难。
当我们步入社会打拼,身为打工人的我们都会认为钱财特别重要。钱财,非但不是俗物,还是通往“诗与远方”的凭证。
说句不好听的话,没有钱,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眼前就只有苟且。至于诗和远方,也许我们连车票和飞机票都买不起。
为什么要存钱?不是为了成为守财奴,而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有钱的失业者,跟没钱的失业者,他们所面临的困难,能一样吗?肯定是不一样的。
既为了自己着想,也为了家人着想,多存钱,未来的日子才好过。
二、多些阅读,提高认知。
杨绛先生说过,你最大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想得太多,就容易胡思乱想,自己吓自己,让自己变得焦虑起来,处于内耗的死循环当中。
至于说读书,不少人都疑惑,在这个学历贬值的年代,读书还有用吗?不是读书没用,而是很多人所读的书没用。
如何理解呢?如果只读学校的教科书,只读假大空的书籍,那就只能成为书呆子。唯有遍读群书,不同领域的书都涉猎一遍,才能有所获益。
有人提出过一个观点:一天读一页书,跟每天都不读书。过几年后,你会发现,积少成多的知识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千万不要认为,阅读只是学生的事儿。不仅学生需要阅读,就连成年人,也需要阅读。毕竟,无知是最大的原罪。
书到用时方恨少。多读点书,多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多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这,终究是有利于生存的。
三、留有后路,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春秋时期,齐国的孟尝君被针对了,处境特别危险。为了保全小命,孟尝君准备回到老窝薛地避难。
恰逢风雨飘摇之时,孟尝君有一门客,名为冯谖,找到了孟尝君,跟他说:聪明的兔子都留有三个洞穴。君上现在只有一个藏身之处,岂能高枕无忧呢?
孟尝君请教冯谖,该如何是好。冯谖给出了三个建议,其一是焚烧债券,收买民心;其二是找到梁惠王,求取相位;第三是上书齐王,将宗庙迁到薛地。
这三条计策,一条比一条有用,不仅让孟尝君反客为主,还让齐王感觉到一定的危机,不敢轻举妄动,所以齐王放过了孟尝君。
这,就是成语“狡兔三窟”的由来。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狡猾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藏身。身为成年人,也需要给自己留有后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后路越多,自身的处境越安稳。
写到最后
人生在世,所求的,不过是“安稳”二字罢了。
所有的安稳,都不是天降的,而是通过自身的认知、努力、智慧来谋取的。
比如说存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头,做什么都需要钱。有钱,自然万事安好,岁月无忧。没钱,就会失去生活的选择权,成为生活的奴隶,别无选择。
比如说阅读。阅读,不一定可以让自己赚到大钱,但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认知水平越高,对于生活的把控能力就越强。
比如说多留后路。哪怕是兔子,也有三个洞穴可以藏身。如果我们连后路都没有,完全就是“有前无后”,岂不是连兔子都不如吗?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什么慈悲,有的只是残酷的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切,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