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治在近期迎来重大转折,现任总理朔尔茨所领导的政府在12月16日的信任投票中未能通过,最终导致政府倒台、联邦议会解散,将在2025年2月举行提前选举。
一、政府倒台与选举提前:德国政坛震荡始末朔尔茨领导的“红绿灯”三党联盟(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自2021年上台以来,虽然成功组成政府,但一直面临着众多内部分歧,尤其在财政政策、移民问题和俄乌冲突等关键议题上。
财政政策是三党联盟内最大且最长期存在的争议点。社民党主导的政府一直主张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而绿党则支持更多的公共投资,特别是在绿色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然而,自民党在财政问题上持更为保守的立场。
自民党认为政府应当保持财政纪律,避免过度依赖公共债务。然而,其他两党认为在经济下行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适度增加政府支出是必要的,尤其是为绿色转型和社会福利提供资金。最终,这种在财政政策上的无法妥协导致了自民党退出政府。
2024年11月,自民党宣布退出三党联盟,这直接导致社民党与绿党联合政府失去了多数支持,局势急转直下。
根据德国选举制度,议会中的多数支持对于政府维持稳定至关重要。在信任投票前,朔尔茨依赖于自民党的支持,但随着自民党退出,政府失去了关键盟友,导致其在议会中的支持大大下滑。
最终,朔尔茨未能通过信任投票,成为了德国现代政治历史中的“跛脚总理”,并被迫提前解散议会,触发了大选的提前。
这一信任案的失败背后,有着德国政治结构和党派之间日益深刻的分裂。自民党与社民党在经济刺激和财政政策上存在根本分歧,而绿党在环境政策上的激进立场也令其他党派难以妥协。
同时也有分析指出,朔尔茨在面对信任投票时,可能已经预料到无法通过投票,但他选择主动提出信任投票,意图通过提前触发大选来争取连任机会。这种战略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社民党的政治资本,还能让他在失败后为社民党争取更多的选民支持。
二、极右翼崛起:德国政坛的未来在选举日期临近之际,德国政坛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最大在野党基民盟(CDU)的支持率已经遥遥领先,根据最新民调,基民盟支持率为31%。
然而,更令人关注的是德国选择党(AfD)的崛起,这一极右翼政党已经成为德国政治中的一股新兴力量,支持率高达19%。而社民党(SPD)和绿党的支持率分别降至15%和14%。
德国选择党在近年来的政治崛起,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
第一,2015年德国接纳大量叙利亚难民,引发了社会危机,选择党坚决反对德国的移民政策,并凭此赢得了大量选民支持。
第二,俄乌冲突爆发后,选择党立场鲜明,反对德国卷入冲突,并主张与俄罗斯开展对话,甚至提出德国应考虑退出北约。这些立场无疑迎合了部分民众对移民危机和德国在国际事务中角色的反感。
更为关键的是,选择党正成为德国政坛越来越难以忽视的力量。在过去,选择党在选举中一直是边缘政党,支持率徘徊在10%以下。
然而,随着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以及俄乌冲突的升级,选择党的支持率一举突破了传统党派的水平,自民党、社民党和绿党等主流政党纷纷被其超越。
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选择党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挑战者。魏德尔(Weidel)作为选择党的代表人物之一,明确表示如果北约无法与俄罗斯达成共识,德国应退出北约,并批评德国政府参与北约和对俄罗斯的制裁,将“亲俄”作为党派的重要政策。
三、困难重重:政府组建与极右翼挑战根据德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即便是进行选举后,政权组建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党派能单独获得过半数席位,预计未来的政府将依赖于多党联合。
基民盟与社民党之间存在深刻的政治分歧,而基民盟与绿党也难以达成一致,因此组建一个稳定的政府将是一项艰巨任务。
与此同时,选择党作为一个潜在的执政伙伴,虽然支持率较高,但其极右翼立场使得其他党派与其联合执政的可能性极低。
如果极右翼政党继续扩大影响力,德国可能会走向“去欧洲化”,并重新审视与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这不仅将改变德国的国内政治,也将对整个欧盟的稳定性产生冲击。
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和政治核心,其政治走向将深刻影响整个欧洲的未来。面对这种政治动荡,德国及其盟国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欧盟是否能继续维持其原有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将是欧洲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