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授夫妻养老院孤独离世,三个孩子线上送葬,无一人回国:养出一个凉薄的孩子,不如养一条狗

第壹心理 2025-01-06 11:40:06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养老问题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许多在媒体上爆料的独居老人孤独死去的新闻,也让人唏嘘不已。我们都会有一个这样的预设,那就是年轻时有着体面工作的人,老了自然也不会过得太差。

然而,上海的一对知名教授夫妻的离世,却打破了常人的惯有思维。这对教授有三个孩子,并且将三个孩子都送出去留学。毕业后,三个孩子都选择定居在了国外,只留下这对老夫妻在国内生活。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夫妻俩没办法料理自己的生活,于是都住进了养老院。

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两对夫妻竟然相继在养老院孤独地离世,三个孩子没有一个回来。甚至连葬礼,都是养老院代为操办,三个孩子只是线上送葬,无一人回国。

这对老夫妻的儿女对养老院说,钱不是问题,只要把照片和视频发过来就行。这三个孩子面对亲生父母离世的冷漠令人震惊,网友评论道,养出一个如此凉薄的孩子,还不如养一只狗!那么,独居老人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子女对父母竟然比陌生人还要冷漠呢?独居老人:饱受孤独的折磨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年轻人都选择离开家去谋求生路。因此,独居老人也越来越多。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独居老人一共有3729万户,占总体含老年人户的21.38%,比十年前上涨了6.5%。

对于维持生活的手段,在没有保姆的老年人中,靠其他家庭成员养老的独居老人占比为34.8%,有退休金、养老金支撑生活的占到32%。在佛教中,“老”、“病”以及“死”被列入“人生八苦”之中。当衰老来临之际,一方面,一些病痛开始显现,身体大不如前。根据新健康研究院发布的《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显示,80.4%的中老年人面临着颈椎、腰背、椎间盘的疼痛。此外,还包括糖尿病、头疼、带状疱疹带来的多种疼痛。

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老年人至少有着以上疼痛中的两项,而大多数老年人都选择了忍痛。有网友这样描述老去的感受:膝盖很疼走不动了,牙齿不好对很多东西也没了胃口,眼睛看不清,听力也慢慢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会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孤独感。由于身体原因,基本上和许多娱乐项目无缘了,生活乏味又漫长。这时候,内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在心理学中,孤独感是由于社交无法满足个体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社交隔离(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当人老去之后,儿女有了自己的家庭。同时,又会听到昔日熟人相继离世的消息。死亡的阴影和孤独的感受,时时刻刻充斥在老年人的心中。也就是说,我们年轻时感受的孤独,完全无法与老年人的孤独感相提并论。同时,老年人的孤独感往往会导致他们的认知功能出现偏差。研究表明,独居老人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也更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这时候,突然能理解那些每天都乐此不疲在家人群里发早上好的亲戚们。或许他们也害怕,自己孤独地死了都没有人知道。中国式父母的爱,像一件湿透的棉袄在上海教授夫妻离世这则新闻下,也有网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三个孩子一个也不来,背后肯定有原因。每位父母心中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鸡娃”现象应运而生。

父母为了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自己省吃俭用,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甚至部分中产家庭的父母,从小就将孩子就送去人生地不熟的国外留学。这就导致,孩子小时候并没有和父母产生很深的情感链接,也几乎没有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爱与支持。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儿童时期孩子能否感受到家庭支持对非常重要,这关乎孩子未来对人际交往的态度。一个没有在家中感受到爱与支持的孩子,往往成年后也不知道怎样爱别人,这些孩子与家中的关系也是冷淡又疏离的。

父母也觉得十分不解: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但孩子怎么就不懂得感恩呢?站在孩子的角度,则是一踏进家门窒息感就扑面而来,长大后只想逃离。在知乎上,有位网友对中国式父母的回答,获得了上万人的赞同。这位匿名网友准确地描述中国式家长的心理:我生了你,你欠我的;你不配平庸,也不配去死,因为你欠我的。他写道,中国式家庭的“窒息三连”:都是为了你,要不是因为你,如果没有你。

罗翔老师曾将原生家庭的痛,比喻为一件湿透的棉袄。他说,原生家庭最让人窒息的,并不是父母一味的压制你,而是他们在压制你的同时又给了你一点爱。如果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没有感受到很多爱,那自然也不懂得如何回馈给父母爱,最多是将这件“湿透的棉袄”又还给父母。最好的亲子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体谅致力于亲子研究的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表明,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发展都有好处。根据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程度,戴安娜·鲍姆林德将教养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权威型(Authoritative)、专制型(Authoritarian)和宽容型(Permissive)。

随后,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又加入了要求性(Demandingness)和反应性(responsiveness)两个维度。

他们将教养方式分为四种:高响应、高要求的权威型(Authoritative);低响应、高要求的专制型(Authoritarian);高响应、低要求的专制型(Indulgent)和低响应、低要求的忽视型(Neglectful)。

权威型、专制型父母却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全盘控制着孩子的一切,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这样一来,孩子只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制,而非尊重与体谅。长大后,也只会想着逃离,而非反哺。忽视型父母则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对孩子也没有任何要求。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完全没有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和支持。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当父母只会专制地对待孩子时,孩子只会想着怎样逃离。当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尊重时,孩子自然会回馈给父母爱与体谅。总而言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一种关系。但却恰恰是因为亲密,互相伤害的程度也会更深。与其苦了孩子也苦了自己,不如与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体谅的亲子关系。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