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平凡的世界》:方知70年代干部与农民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烛下青史 2024-10-01 21:48:48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直被誉为描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优秀之作,它用生动的笔墨展现了中国七八十年代普通人的生活。

故事以孙氏兄弟为主线展开,但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则将整个社会的故事娓娓道来。

两个近乎平行的世界

70年代初的中国还是吃大锅饭的年代。许多人心里觉得那时虽然穷,但大家伙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切都由集体买单,一定是相当幸福的生活。可真实情况是这样吗?相信许多读者的长辈们是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一切靠工分、粮票。

按说劳动换米粮,应该最是“平等”才对。可当身份的区别造成“待遇”的差别,人与人的生活的分别就出现了。

在《平凡的世界》里这样描述县里领导田家的环境和吃食的。光田福军一家占了处四孔窑洞,窑洞外甚至还有一个独立的小院落。并且窑洞里不光是睡觉,就连烧火做饭和吃饭的地儿都是分开的,足见家里地方之宽敞。

田家平日里的吃食有猪肉炖粉条、白面馒头等,偶尔还能有羊肉饺子改善伙食。到了长辈过生日,家里还摆出了生日蛋糕和满桌肉菜,桌上还有白酒可以喝。家中小孩到学校里念书要吃食堂,吃的也是顶好的一等伙食,有荤有素,还有白面馍馍。

至于老农民孙家他们一大家子却只有一眼土窑洞。父母和老太太住在窑洞里,小孩儿却就没地儿落脚了。为了解决住的地方,大哥孙少安是自己在土窑洞边上戳了个土窝窝。两个读书的娃儿就更惨了,从学校回来只能去别人家借住。

平日餐桌上只有高粱米稀饭、黑面馍馍和酸白菜,不见荤腥那是常态。念书的两个在学校里吃的是最次的三等伙食,高粱面馍加白煮萝卜。还时常因为没钱,连三等都吃不上。

两相对比,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生活在同一个年代下,长在同一个乡镇上,田家和孙家却恍若两个平行的世界。而造成这一切区别的最大原因则是身份的差异,田家是干部,孙家只是农民。干部有国家提供收入,有好的福利待遇。农民有什么呢?面朝黄土背朝天。

时代的浪潮下

幸运的是,孙家几个孩子抓住了机会,迎着时代的浪潮冲天而起。改革开放要来了,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做出改变。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少安得了拉砖头的差事。他看到了其中的机遇,贷款买了骡子来拉砖。

苦差事变成了好差事,他攒下了创业的第一桶金。而后发现建房子成热门,他赶紧又抓住风口搞起了砖窑。期间虽有风波,但最后还是成了“万元户”。并且孙少安没有只顾自己,还带动村民致富,许多人都因他过上了新的生活。

孙少平也抓住机会,让自己从农民变成了工人。他在大牙湾煤矿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一个月也有百来块工资,在那个年代工资不算低了。另外孙少平中专毕业,不光肚子里有墨水,还爱看书,是个求进步的人。

他带领下的采煤二班是全矿出煤率最高的班,他提出来的建议和经验更是让大牙湾煤矿的出煤率稳定在了一个极为喜人的水平,得到了同城矿务局局长的表扬。

至于小妹孙兰香则是靠读书改变命运,在高考恢复后考上了全国闻名的北方工业大学天体物理系。那可是顶尖学校,培养的都是未来的科研人才。专业上颇有天赋的孙兰香,其未来之光明,可以预见。

总之,在那个年代,贫富差距已然出现。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迎着时代的浪潮而去,成功走向了新的生活。那些本来如天堑般的贫富差距,在他们的努力下正逐步缩小。他们或许算不上有多成功,可凭借自己的能力让生活越来越好,这本就是一种不平凡。

参考文献:

[1]汤思源:《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