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才情与勇气交织的千古佳人

历了个史 2024-12-24 09:39:56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一、人物生平

司马相如,蜀地成都之人,早年生活清贫。应县令王吉之邀,他来到临邛,栖身于城中一亭。县令日日造访,初时他以礼相待,而后却托病谢绝,然而这并未让王吉的敬意有丝毫减退。

卓家设宴款待县令及众位贵宾,当县令抵达卓府时,宾客已逾百人。司马相如却以病为由,婉拒了邀请。无奈之下,临邛县令亲自前往迎接,司马相如这才勉强赴宴。酒至半酣,县令走至他面前,将琴置于其前,言道:“闻君善琴,愿能聆听一曲,以增欢愉。”

此时,卓文君,这位年仅十七、丧夫后归家的女子,早已对司马相如的名声有所耳闻。她悄然立于屏风之后,窥视着这位传说中的才子。司马相如佯装不知,当受邀抚琴之际,他借机弹奏了一曲《凤求凰》。

卓文君被司马相如的琴声深深吸引,更为他的气度、风采与才情所倾倒。司马相如亦不失时机地通过侍婢向卓文君传达了爱慕之情。于是,卓文君毅然决定,与司马相如连夜私奔至其故乡成都。卓王孙得知此事后大怒,声称女儿违背礼教,拒不给予任何资助。

司马相如家境贫寒,卓文君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向他建议:“你何不随我返回临邛,向我的族兄们借贷,以谋生计。”司马相如听从了她的建议,二人一同回到临邛。他们变卖车马作为资本,开设了一家酒馆。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管理店务;司马相如则身着围裙,与伙计们一同洗涤器具。

卓王孙闻知女儿之事,深感耻辱,闭门不出。然而,在亲友们的轮番劝说下,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儿女众多,家境富足,钱财并非所缺。如今文君已嫁予司马相如,相如虽贫却才情出众,且为县令之贵客。为何偏要让他们受此委屈?于是,卓王孙不得已,分给文君家奴百人、钱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物财物。文君与相如携此重返成都,购置田产房屋,终成富户。

司马相如,确为一代英才。他位列中国汉赋四大家之列,被誉为赋圣、辞宗。因《子虚赋》得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为郎官。他为求爱所赋的《凤求凰》,更是流传千古。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司马相如:“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二、轶事典故

曾经的患难与共,曾经的百万相赠,也难抵女人的年老色衰。相传,如日中天的司马相如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

终有一日,司马相如给妻子寄去一封仅含十三个字的信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聪慧过人,读罢泪如泉涌。她察觉到这串数字中唯独缺失了“亿”,寓意“无忆”,岂不是丈夫在暗示自己,往昔的情分已不复存在。心若寒冰,她满怀哀伤,先以《怨郎诗》委婉倾诉衷肠,又附上《诀别书》表明心迹,最终作《白头吟》,决绝地表达了与司马相如断绝关系的决心。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卓文君的机智与才情,也彰显了真挚爱情的力量。

三、人物评价

卓文君,一位智勇双全的才女,凭借她的聪明才智,成功挽回了丈夫的心,守护了婚姻的完整。她不仅悉心经营着这份爱情与婚姻,更与丈夫共同坚守了最初的深情与最终的承诺,使他们的故事超越了世俗,成为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卓文君,她思想独立,勇气可嘉,敢于追求真爱,也敢于直面挑战。史料中鲜少提及她对丈夫功名的渴望,却处处彰显着她与司马相如共度多样生活的惬意与享受。

在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卓文君大胆追求爱情,无疑是一种离经叛道的壮举。她以当垆卖酒的智谋,迫使父亲认可了她的婚事,展现出了非凡的机智与决断。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卓文君却以才情与德行并重,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晚年时,面对司马相如的移情别恋,她既未懦弱屈服,也未失控沦为泼妇,而是以一种高雅而智慧的方式——赋诗警戒,成功挽回了丈夫的心。卓文君的传奇经历,为后世的知识女性树立了自由恋爱的典范,她的勇气与智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女性追求真爱的道路。

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更是流传民间,被后世的小说家、戏曲家竞相取材,成为永恒的艺术经典,见证了卓文君那份超越时代的爱情追求与坚守。

四、后世纪念

琴台路以其汉唐仿古建筑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而闻名,成为展示汉代文化的窗口。文君故里则以其丰富的文化遗迹与文人墨客的赞誉,见证了卓文君对后世文化的深远影响。从文君街到文君井,从文人题字到民间传说,卓文君的形象已深深融入邛崃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永恒的爱情佳话与女性独立的象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