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上养老,下养小,情况再变,小下还有更小。
一辈子没有得空的时候,挣钱一点花不到自己身上,富裕者被啃,贫穷者也被搜刮,升级的啃老现象,让人甚是无奈。
农村比较甚普遍养一个孩子,父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读书期间供应吃喝,成年后准备房车、彩礼或嫁妆,大半辈子都在攒钱,可对普通家庭来说,日子还是不富裕。
父母总说等孩子成完家,自己的责任就完成了,现实并非这样,结婚的后一步,就是生子,还需发愁。
很多农村家庭的子女都是选择外地打工、在家买房,也没办法,大城市的房子太贵,根本就买不起,租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花销大,工资有时还不够花,再加上孩子,不向父母开口借,已经是属于帮忙了。
有了孩子后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年轻的小夫妻正是打拼的年纪,一人全职在家带孩子的话,收入变少,支出大增,雇佣月嫂的话,又出不起这个钱。
想来想去,将在老家的母亲接到城市照顾孩子是最好的选择,孩子的日常花销,大多也都被老一辈给出了。
对很多老人而言,这笔钱出的甚是心甘情愿,自己的儿子没钱养孩子,做父母肯定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省的小两口因为经济问题闹矛盾,与其家宅不宁,不如花点钱和心思图安生。
更夸张的,不被啃还不习惯。
仝大妈腰本来就不好,儿媳生下孙子后,一家三口就搬来跟老两口一起生活了,既照顾吃又照顾穿,忙的脚不沾地,腰疼也越发严重。
坚持了几年,孩子终于上学了,清闲日子反倒过不惯,想方设法的让儿子一家重新搬了回来,被别人打趣,也总是乐滋滋的表示“带孩子受点累,我们高兴”。
有孙子陪伴的这种“啃老”方式还算能被大多数父母所接受的,本质上,他们就是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但新型啃老的方式,可不是只有这一种。
什么是就应该?什么是不得已?慢就业也是啃老的一种。
打着考公或者考研的说法,在毕业后心安理得的住进家里,没有工作,自然就没有收入,在家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提供给自己的一切,甚至还会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赞扬。
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还会是比较争气的,若是指责了两句,说不定还会被讽刺:为何别人的父母都能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好工作,而你什么都帮不了我?
新型啃老的闭环就此形成,与传统啃老直接的好吃懒做,压榨父母时的毫不掩饰不同,新型啃老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父母辈好像更能接受,甚至不觉得这是啃老,而是自己确实做得不够好,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父母很容易说服自己,孩子刚毕业,确实拿不出什么钱,我能多担待,就多担待一点。
就业形势也确实不太好,四千为起点的工资,除去房租和吃饭,基本也不剩什么了,父母心疼孩子,自然不舍得吃苦。
情况成普遍,但真的合理吗?
2006年的数据显示,30%的城市青年已经完全以养老为自己的生计,65%的家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啃老情况。
曾有专家站队此类行为,公开发声,有条件的年轻人,可以啃几年老试一试,留出这一段时间,去探索和认识世界,也去思考一下自己究竟要活出怎样的人生。
许多人的一生都没有按下暂停键的机会,上学的时候读书,毕业之后立马就开始工作,生活急匆匆,一年到头,却发现也没挣到什么钱。
专家的发言有可取性,却也有一点理想化,很多人在意识到躺平也能将日子过好的时候,就不会再去想努力的生活。
有能力的青年一辈需要适当的压力,很多事情,没有父母,他们也能完成,面对索取毫不收敛的孩子,父母也需要一些说不的勇气,年轻人也需要承担起反哺家庭的重任,从依赖父母,变得值得父母依赖,从啃老,进化成父母啃小,这样的家庭,或许才会更加和谐。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2020-8-14:“新型啃老”正流行:是年轻人晚熟,还是老人不放手?
环球时报:2024-11-4:农村啃老现象抬头:富有富啃、穷有穷啃,婚前婚后都啃
青岛早报:2021-9-28:悄无声息“新型啃老族”
南方Plus:2024-11-6:农村“啃老”现象引热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澎湃新闻:2024-11-7:梁永安提倡“有条件的年轻人啃几年老”,行得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