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10日,科罗拉多州莱克伍德市的一个普通冬夜。寒风呼啸,温度在零度以下,街道上的每一扇窗户都透着微弱的光亮。
这里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宁静的社区,而50岁的帕特里夏·史密斯正独自待在家中。
帕特里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过着平凡却安稳的生活。那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样,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早早上床休息了。
然而,这一切的平静,在几分钟后被一个突如其来的陌生人打破了。
闯入者是一个中等身材的男人,他穿着深色衣服,戴着手套,面无表情。手中握着一把锤子,他的动作轻巧,像是对这一切早已驾轻就熟。
他的目光扫过房间,锁定了卧室的方向。
帕特里夏还在熟睡,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
凶手悄然推开她的卧室门,站在她床前。他抬起锤子,毫不犹豫地挥了下去——
血液溅在墙上、床单上,甚至溅到了凶手的手上。
在帕特里夏停止挣扎之后,凶手开始翻找房间里的物品。
他打开抽屉,扯开衣柜,但最后却什么都没带走。
或许,他来这里的目的本就不在于财物,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病态的欲望。
完成这一切之后,凶手像幽灵一样消失了,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第二天早晨,帕特里夏的家人来到她家时,被眼前的惨状吓得魂飞魄散。房间凌乱不堪,血迹随处可见,而帕特里夏静静地躺在床上,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但他们面对的,却是一桩毫无头绪的悬案。
警方只能将这起案件归为“随机入室犯罪”,寄希望于凶手自己不再犯案。
可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家庭,陷入与帕特里夏一样的命运。
时间推移到了六天后的1984年1月16日,地点是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
这是个比莱克伍德更小、更安静的小镇,居民们相互熟识,家家户户过着温馨又平和的生活。
这天晚上,班尼特一家结束了忙碌的一天。
丈夫布鲁斯今年27岁,是一名勤奋的商人,妻子黛布拉26岁,是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
他们的两个女儿,7岁的梅丽莎和3岁的瓦妮莎,是班尼特家的“小天使”,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声笑语。
晚餐后,布鲁斯和黛布拉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直到梅丽莎和瓦妮莎玩累了,妈妈给她们洗了澡,哄她们睡觉。
布鲁斯检查了一遍门窗,确认一切安全,然后和妻子也回到了卧室。
这一晚,班尼特家一切如常,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危险正悄然逼近。
凌晨时分,夜深人静,凶手再次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六天前夺走帕特里夏·史密斯生命的“锤子杀手”。
他带着他的凶器——锤子,轻轻地推开了班尼特家并未完全锁紧的一扇窗户,悄悄潜入屋内。
凶手先是来到了布鲁斯和黛布拉的卧室。他冷冷地盯着熟睡中的布鲁斯,缓缓举起了手中的锤子。
第一锤,直接砸向了布鲁斯的头部,鲜血染红了床单,浸湿了枕头。
黛布拉被巨大的动静惊醒,她惊恐地睁开双眼,却看到一个陌生的男人站在床边,手持锤子,目光冰冷。她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但尖叫声戛然而止——锤子重重落下。
结束了主卧的屠杀后,凶手走进了孩子们的房间……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天一早,邻居发现班尼特家的窗帘依旧拉着,屋内没有任何动静,随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破门而入后,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整个家里只有年仅3岁的瓦妮莎还活着!
虽然昏迷不醒,但她奇迹般地捡回了一条命。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他们将班尼特家中的惨案与六天前帕特里夏的案件进行比对,发现两起案件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1、两起案件的受害者都死于锤子的重击。
2、凶手在犯罪后翻找房间,但最终并未带走财物。
3、两起案件均发生在深夜,受害者毫无防备。
专案组几乎可以确认,这是一名连环杀手!
但问题是——这个凶手到底是谁?他是随机选择目标,还是有所预谋?他何时会再次出现呢?
班尼特一家惨遭灭门的消息一经报道,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居民们人心惶惶,商店里的防盗门和锁具被抢购一空。
许多家庭开始在夜晚轮流值班,甚至有人戴着头盔睡觉。
然而,这一切都没法阻止这个恐怖的杀手。
1984年1月27日,距离班尼特一家惨案已经过去11天了。
这天晚上,亚利桑那州金曼市的小镇居民罗伊·威廉姆斯正在家中准备入睡。
突然,一声清脆的撞击声从房门方向传来。罗伊皱起眉头,他心里一阵不安,但还是穿上拖鞋,慢慢走向客厅。
还没走到房门口,他就看到门缝里闪过一个黑影——那个身影高大、模糊,似乎在试图撬开门锁。
“谁在那里?”罗伊大喊一声,冲向门口。
然而下一秒,他看到一块石头重重的砸向他的方向!直接击中了他的额头。
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眼前发黑,整个人向后倒去。
或许是因为罗伊的声音太大,凶手受惊了,他迅速转身,逃出了房子,消失在了黑暗中。
罗伊挣扎着站起来,拨通了报警电话。警方很快赶到现场,迅速将他送往医院抢救。
幸运的是,罗伊的头部伤口虽然严重,但没有致命。他活了下来,这让他成为整个案件中第一个幸存的、且记得凶手身材特征的目击者。
此后,警方开始在金曼市展开全面的调查。他们在事发地附近发现了几只可疑的脚印,沿着脚印追踪,终于在不远处逮捕了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
这名男子就是亚历克斯·尤因。
尤因被捕时显得极为冷静,可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直接将他与罗伊的案件联系在一起,警方只能先把尤因拘留了起来。
可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尤因竟然嚣张的越狱了,此后下落不明。
尤因虽然跑了,但锤子杀手却没有再次犯案,直到7个月后的1984年8月9日。
这一次,案件发生在内华达州的亨德森市。
就在凌晨时分,一对夫妇的房门被人用工具撬开。凶手悄悄地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锤子。
夫妻二人遭到了猛烈的攻击,鲜血四溅,凶手迅速离开了现场,逃之夭夭。
幸运的是,这夫妻俩居然都活了下来。
虽然伤势严重,但他们拼尽全力描述了凶手的模样:中等身材、冷酷无情,手中握着一把锤子。
至此,“锤子杀手”的暴行已经跨越了三周。
警方虽然对他的作案手法有了充分的了解,但却始终无法锁定他的具体行踪。
因为这人实在是非常擅长“反侦察”,他不会频繁作案,而是会在两次袭击之间隔开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这让警方很难预测他的下一次行动。
而他在完成犯罪后迅速脱身,且总能避开路人或监控,也给警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他就像幽灵一样游走于黑暗之中,留下的只是血腥和恐惧。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越狱的尤因,究竟是不是锤子杀手?
这个疑问一存就是30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件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去。
可警方仍在不懈努力,本案的档案被一代代的警官保留下来,只等某一天,新的线索、新的技术,能够再次唤醒这些沉睡的真相。
皇天不负苦心人,30年后的2013年,他们终于等到了。
2013年,科罗拉多州刑侦实验室,对1984年发生的班尼特一家惨案和帕特里夏·史密斯案件重新提取DNA样本,并进行了比对。
这些DNA样本早年间因为技术限制而无法使用,但这一次,技术终于迎来了突破。
DNA分析结果显示,两起案件的DNA样本完全一致!
这也正式确认了警方多年来的猜测:帕特里夏和班尼特一家惨案的凶手,的确是同一个人。
然而,问题在于,虽然DNA可以确认同一凶手,但凶手到底是谁?
这个关键点依然悬而未决,因为警方手中的DNA样本并未在当时的犯罪数据库中匹配到任何嫌疑人。
几年后,2018年,DNA技术再一次实现了突破——国家犯罪信息中心(CODIS)数据库的升级,能够更高效地对跨州案件进行全面比对。
科罗拉多州警方决定再试一次,将DNA样本输入全国系统,看看是否能够找到与之匹配的嫌疑人。
这一次,DNA终于有了结果。
数据库中的一组DNA样本,与1984年的案发现场完全吻合。而这组DNA的主人,正是警方的老熟人——当年越狱的亚历克斯·尤因。
看到这,可能大家都有个疑问,既然当初就怀疑尤因,为啥警方不努力找他呢?
其实,不是警方不努力,而是努力找了却找不到!
因为这个尤因,早在1984年就因袭击案被捕了,并被判刑服刑了十多年!
一个前脚做血案,后脚就进监狱的凶手,警方估计也是万万没想到了。
2018年,执法部门将尤因从内华达州的监狱引渡至科罗拉多州。
2021年,科罗拉多州的法庭对尤因作出了判决。
他被判定犯有一级谋杀罪,并被判处三次无期徒刑。
尤因案的破获,是DNA技术在刑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向世人证明了,无论犯罪者藏得多深,无论案件过去了多久,科学也终将揭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