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尤其是北京故宫,在严冬中取暖是一大挑战。1695年4月8日,故宫太和殿
1695年4月8日,故宫太和殿竣工,这座宏伟建筑在冬季的取暖尤为关键。古代工匠智慧超群,发明了多种取暖方法。紫禁城采用地下供暖系统“火地”,通过地下通道燃烧木炭传递热量,马国贤等外国人也对此赞誉有加。此外,太和殿等...
太和殿正中明间内有6根高达三丈有余的蟠龙金柱,雄伟壮观,引人注目。太和殿内共有七
太和殿正中明间内有6根高达三丈有余的蟠龙金柱,雄伟壮观,引人注目。太和殿内共有七十二根巨柱,紫禁城设计者们将宝座周围的这六根大柱做成云龙图案的金柱,其余的为朱红漆大柱。
太和殿之下为高8.13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汉白玉石栏杆,共计1453
太和殿之下为高8.13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汉白玉石栏杆,共计1453根。每个石栏杆望柱头下安有螭首,它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又有排水之功用。每逢暴雨,这1142只大小龙头可呈现出千龙吐水的壮观景象。
每逢太和殿举行典礼仪式,铜龟铜鹤背部的活动铜盖被打开,放入松香、松木等并燃烧之,
每逢太和殿举行典礼仪式,铜龟铜鹤背部的活动铜盖被打开,放入松香、松木等并燃烧之,屡屡香烟自龟、鹤口中冒出,恍若天上宫殿,同时又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它们与日晷、嘉量一样,都是皇权的象征。
太和殿的广场上,两列由北向南外展开的汉白玉石墩,仿佛一条“石线”这就是品级山,
太和殿的广场上,两列由北向南外展开的汉白玉石墩,仿佛一条“石线”,这就是品级山,在大殿举行典礼时文武百官行礼时应站位置的标志。
太和殿大殿屋脊两端安有高3.4米、宽2.68米、厚0.32米、重约4,300公斤
太和殿大殿屋脊两端安有高3.4米、宽2.68米、厚0.32米、重约4,300公斤的大吻(学名为鸱吻,后面都称大吻)。这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一对龙吻,由十三块琉璃构件组成。大吻表面饰龙纹,四爪腾空,龙首怒目张口吞住正脊,背...
日晷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它根据日影的长短和方向来确定时辰。太和殿前的日晷位于丹陛
太和殿前的日晷位于丹陛的左侧,汉白玉质。晷盘为圆形,中央垂直一根金属晷针,晷下有底座,下支四根方形柱,再其下为柱础,雕刻成托泥圭角,南有石阶3级,可以登上以观晷影来辨别时辰。由于日晷的计时原理不尽相同,其构型也...
嘉量为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器,位于太和殿丹陛之右,方形,浑体铜鎏金,置于单檐歇山式汉
嘉量为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器,位于太和殿丹陛之右,方形,浑体铜鎏金,置于单檐歇山式汉白玉石亭屋之内,亭下为汉白玉底座。上部雕云气‘卍’字和海水江崖纹饰,下部为须弥基座。此嘉量铸于乾隆九年(1744),器上包括斛、斗、升...
太和殿是一座紫禁城里体量最大、规制最高的宫殿建筑,它是中国古建筑史中种种特例的代
太和殿是一座紫禁城里体量最大、规制最高的宫殿建筑,它是中国古建筑史中种种特例的代表,也是市井俗称的“金銮殿”。太和殿是一座紫禁城里体量最大、规制最高的宫殿建筑,它是中国古建筑史中种种特例的代 来源:翀霄逐梦行 ...
太和殿的檐角安放了10个走兽,突破最高形制大殿最多安放9个走兽的限制。数量之多为
太和殿的檐角安放了10个走兽,突破最高形制大殿最多安放9个走兽的限制。数量之多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烘托到极致。太和殿檐角走兽这十个走兽的名字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多...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华盖殿。嘉靖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又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后改名为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大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大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太和殿。太和殿在建成后曾多...
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
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