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3点17分,哈工大航天楼那一直亮着的灯,毫无预兆地灭了。新体制雷达奠基者杨
昨晚23点17分,哈工大航天楼那一直亮着的灯,毫无预兆地灭了。新体制雷达奠基者杨强教授,因突发心源性猝死,匆匆告别了世界。他办公室里,那篇关于《太赫兹雷达抗干扰算法》的手稿,还停留在2月17日凌晨的计算步骤,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未竟的理想。谁能想到让美国航母无所遁形的“海眼-X”雷达,竟是科研团队吃着泡面、靠过期降压药强撑,日夜奋战搞出来的。杨教授55岁生日还在实验室啃冷包子,监控显示他曾连续72小时没合眼,和这比起来,996都轻松太多。他们团队在实验室一扎根就是三年,外卖小哥都快成“编外同事”了。去年珠海航展上那些让世界惊叹的“黑科技”,研发成本低得难以想象,和明星片酬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看到杨教授抽屉里过期的降压药,心里满是心疼。最让人难过的是,他突破的量子雷达能精准监测航母,却监测不了自己的健康状况。科研圈“三不”的无奈现状,真的急需改善。杨教授生前还在提醒年轻人少熬夜,自己却一直拼命工作。科研不是拿命换成果,国家和社会真该多关注科研人员的健康,别让他们承受太大牺牲。我们要铭记,这些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才是真正的时代脊梁,他们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