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大刘的文章

凌少农,字全大,1918年2月出生于江苏江阴申港镇东街后巷村。1938年8月参加革命,194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陇海游击支队三大队参谋,新四军独立旅第一团侦察股长,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团长,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参谋长、师长,第三十八军参谋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88年2月24日在沈阳逝世。 
一场特殊的战斗 
凌少农 
抗日战争中,最艰难的战斗岁月是1941年至1942年。当时日本侵略军集中兵力“扫荡”我抗日根据地,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在经济上也严密地封锁我们,此外还勾结少数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一生勤俭节约,死后连骨灰盒都舍不得用大一点的,因为大的贵一些。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里,像周总理这样一生勤俭清廉的人不在少数。 
比如今天笔者要介绍的这位开国中将张达志,提起此将军或许很多人都没听说,但他的清廉和勤俭绝对是出了名的,恐怕没几个人能比。 
张达志将军出生在陕西的葭县的一户农家,从小家中贫困,1926年,15岁还在上学的张达志就投身了革命,他还是陕北根据地创建者之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当时陕北农村组织的一些会议就在张达志家中召开,张达志的父母主动站岗放哨,那时党的经费等物资都存放

彭德清(1910-1999),曾用名彭楷珍、陈国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人,享年89岁。 
1926年参加农会和赤卫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共青团同安县委组织部部长、泉州特委书记、晋(江)南(安)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靖和浦(南靖、平和、漳浦)中心县委书记、同安县委书记、厦门临时特别支部书记,红军福建军区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游击队政委,红军闽南第2游击支队政委;参加了闽南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彭德清、吴璇夫妇与母亲、女

我住过的一个部队大院里有一位老首长,他曾经参加过1929年福建武夷山的“上梅暴动”,年仅15岁就参加了革命。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由于他只担任副师职务,被评为上校军衔。很多人都说他是土地革命早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军衔评低了。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全军共有1266人被授予大校军衔。这些被评为大校军衔的人中,绝大多数的职务为正师、准军和副军职,副师的资格再老也不能评上大校,只能评上校。所以这位老资格的首长,由于职务原因只能授上校军衔。 
1955年的大校,到1965年6月人民解

星云(1912—1985),原名顿新银,湖北石首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第四十六团班长,红三军第二十三团排长、连长,第七师第十九团连长,红二军团总指挥部作战科科员,第四师第十二团营长,红二军第六师第十六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副团长、七一四团团长、七一五团团长,延安军政学院学员兼区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独立第四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副军长。中

王泮清(1911年-2003年3月18日),河北省盐山县王家窑厂村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抗大分校支队长、大队长,第二十步兵学校校长,第六步兵学校校长,汉口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校长等职。为我国军队院校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贡献了他毕生的力量。1955年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邬兰亭,原名邬荣耀(1917.2.6-2000.5.20),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员。历任宣传员、少共书记、班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为挫败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夺取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并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李迎希(1902—1981),河南省商城县人,享年79岁。 
幼年读私塾,1928年参加农民暴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商城农民游击队战士、中队长、大队长,鄂豫皖红4军第10师第29团营长、独立团团长,红4军独立师副师长兼商城独立团团长,红4军第10师参谋、军司令部第3科科长(参谋长陈伯钧、唐天际);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反“围攻”作战,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并三过雪山草地。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八路军120师第359

孙正(1918-1992),原名孙朝佐,山东省济南市人,享年74岁。 
1935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1938年参加山东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队员、文书,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政治部宣传干事、第2团第3营教导员,山东纵队第3支队特务团政委(团长潘建军)、第7团政委(团长郑大林【少将】),山东纵队第3旅第1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团长罗少卿),八路军山东军区所属清河军区、渤海军区直属团政委(团长郑大林),山东军区第7师第19团政委。

1916年-2003年4月、87岁 
江西省(吉安)永新县人 
1932年参加革命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军事生涯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曾任红军第6军团18师53团连指导员 
※参加长征 
2. 抗日抗战时期(1937.7-1945.8) 
曾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政治处主任 
3.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曾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旅14团团长兼政委 
第2军第5师副师长 
※西安、扶眉等战役战斗 
4. 建国以后(1949.10-

赵金来(1926.7.5—2002.5.28),原名赵进昌。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新垒头村人。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工作团战士,第三八五旅独立第三团战士,第七六九团排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太行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役战斗。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排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副营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营长。参加了陇海、定陶、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

方正平]
方正平(1909~1994),开国中将,平江长寿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师特派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一分校二科政委、大队长、新四军八团留守处政治部主任、挺进纵队团政委、支队政委、旅政委、军分区政委、地委书记、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纵队参谋长、军区副政委、野战军纵队政委、军分区司令员、58军政委。解放后历任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海军副政委、南海舰队政委、军委海军副政委。
1955年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

白云(1917~2012),原名白彭年,山西省洪洞县人。1937年参加山西新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战区随营总校第1队队长,山西新军政治保卫队第1大队大队长,吉县军训团学员、中校教官,山西新军政卫第209旅52团团长,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第2团副团长,鲁西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中共平原分局党校第1队队长,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晋西事变”和鲁西反“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冀鲁豫党校学员,华北野战军第14纵队2旅参谋长,华北

胡立信(1914~2015),原名胡有明,河南省光山县(今属新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光山县独立营通信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红四方面军总部勤务员,红四方面军总部3局译电员、无线电台政委,红4军司令部机要科副科长,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参加了鄂豫皖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干事,129师385旅769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旅轮训大队大队长

张加洛(1919一2003.4.22)山东省掖县人。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参加东北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东北军做党的兵运工作,任东北军学兵队学员,抗日先锋队连指导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兼胶东抗日联军前敌指挥部政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62团政治处主任,第31旅政治部主任,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处主任,军委直属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兼秘书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直属政治部办公室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直属政治部巡视员,秘书处副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胶

李成志的乡间岁月与光明重启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田野上,李成志每天迎着朝阳,披着晚霞,用他的双手辛勤地耕耘着这片土地。日子虽然过得平淡而艰苦,但李成志的眼里总是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一天,当他正低头忙碌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急匆匆地朝他跑来——是村里的哨兵。 
“李成志,有人找你!”哨兵喘着粗气,大声喊道。李成志抬起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疑惑地问:“找我?会是谁来找我呢?又有什么事情呢?”他放下手中的锄头,跟随哨兵走向村里的办公室。 
李成志的心里七上八下的,他猜不透这次找他的会是谁,更不知道将会有什么样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