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辅导孩子作业的效果越差?

夏天陈小舒 2024-09-27 16:13:05

新学期,多少家长又开始“上夜班”辅导孩子作业了?8点谢天谢地;9、10点是常态,偶尔加班到11、12点😂

用一句话证明你经常辅导孩子作业:

“你写呀,看我干嘛,我脸上有答案啊?”

“听懂了吗?懂就懂,不懂就说不懂!别不说话!”

“说了这么多遍,还错,耳朵呢?”

“不要勾手,头抬起来!”

“快点写,别磨磨蹭蹭”

......

这些话曾经一度在我们家上演,主要是妞妞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说她比较落后,搞得我和队友很紧张,决定男女混合辅导,不说“大力出奇迹”,至少也要“小步快走,推进学习”,那段时间陪她写作业,一晚上要发好多火,孩子也挨了好多骂。

鸡飞狗跳的辅导生涯持续了半年,两个博士轮番败下阵来,也越来越有自知之明——

不是学历高就辅导得了孩子,可能家长辅导的方法不对,孩子和孩子之间也千差万别,任你有千般万般的力气,最后也只能泥牛入海。

但现在妞妞四年级、酒酒也上了一年级,晚上两个孩子写作业时,家里竟然呈现出一派祥和,甚至“母慈孩孝”的氛围(父偶尔还会发火),只因我们在“身份”上做了一个改变——

陪写作业几年下来,我越来越觉得比起成为“家庭教师”,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是成为孩子的“同桌”,陪伴、打气和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当我把自己放在“家庭教师”的位置,我就站在了高处,孩子其实很怕那种“所有人都高高在上,问我要作业,评对错”、“上课时老师讲题,下课了同学还在讨论题,回家后还有一个'老师'在讲,感觉自己被题包围了”的感觉,太累了。

家长和孩子处于对立状态,大家互相伤害,两败俱伤。

不说孩子了,经常发火,我觉得对家长自身也带来很大的情绪损伤,我和国内的同事聊天,说到现在“二、三年级,好多家长已经开始感觉带不动了”,“粗暴辅导”的模式,不仅是孩子后劲不足了,也让家长开始后劲不足了。

但是当我把自己放在“同桌”的位置上,陪伴孩子“坐得住”,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辅助TA完成任务,孩子就会觉得:这么难,这么多的功课,但有人和我在一起,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家长和孩子是战友,需要时我就在你身边,不需要时我们就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我更愿意成为这样的妈妈。

辅导妞妞作业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自己会”跟“会教孩子”完全是两回事,“辅导孩子的能力”和“家长的学历”也不一定成正比,甚至可能是负相关。

之前有一篇研究,当时我也在微博上转发了: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发表于《儿童教育研究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

父母的教育水平并不影响辅导家庭作业的效果,即小学阶段家长辅导作业对孩子的成绩没有显著影响,横断面研究甚至发现负相关。

扎心吗?

对我们来说,所有的知识技巧都已经在脑子里了,是通过长时间积累的结果,但是我们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哪个年龄段学到的了。

更不知道如何利用孩子现在的知识构架,去讲明白一个新的知识点,去叠加——

大部分家长和师范出身、懂得儿童教育的老师还是有壁垒的,有时候我们想去教孩子,比如队友想教酒酒踢足球,酒酒就会说:“你讲的是大人话,我听不懂。”他更愿意跟着教练、老师学,因为他们讲的是“小孩话”,他能听懂。

△ 现在宁愿外包学习,也不愿硬教

站在更高的维度,我们很难理解,或者说忘记了小学阶段从0到1的坎,为什么那么难跨越。尤其是学霸家长,拿自身比照孩子,容易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磨合起来就更痛苦。

小学正是打地基、培养学习兴趣的阶段,辅导作业时,家长一个眼风、不耐烦的语气,孩子都能敏锐地感知到,频繁地发火不仅影响亲子关系,孩子也更不愿意听了。

“粗暴辅导”,家长讲不懂,孩子听得一知半解,花很多时间还低效率,又伤感情,孩子的负面情绪积累起来,脑子一样不转了,不处理好情绪,很难重新专注起来进入学习状态。

这样的辅导方式或许可以把孩子从0推向1,但2到3、3到4的阶段,我们还能助推吗?被“粗暴辅导”消磨了学习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的孩子还会有自驱力在之后继续学下去吗,我持悲观的态度。

将心比心,没有人会喜欢做事的时候,有人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时不时指出错误,一件事被三番五次打断,除非是当事人自己提出需要帮助。

因此现在我对辅导作业就抱着

“前期养成习惯、后期慢慢放手”,

“孩子没有需求、老师没有要求,家长就少插手”

的心态,不仅解放了自己的时间,也更能契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有些孩子需要陪伴,有些孩子更愿意自己独立完成作业。

比如酒酒就很需要陪伴,他属于是刚上小学从放养状态到有作业要求了,不习惯一下子要坐那么久,同学之间也开始有对比,因为年纪最小,和其他孩子相比,在书写、阅读等方面也落后一些。

你要让他一个人做题,哪怕只有几道题,他都受不了,觉得有很大压力,想想就畏惧,拖延想哭。

但他并不是抗拒做题,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畏惧,真正做的时候,他做起来也挺快的。你要是口头给他出题,他就很开心,再给我出一道,再来一道,难一点的!

做题的时候,他总是说:“妈妈你能不能在这里陪着我,不要走。”但是不需要多嘴和指导,不需要帮忙,除非问我帮忙。

好像有个人在身边,踏实有安全感,有时候读题不理解要问一下,确认一下,有时候是笔、橡皮要找一下,有时候是想喝水,做完想要你马上给他反馈,现在就检查。

家长提供的更多是精神上的鼓励、支撑,缓解孩子的畏难情绪。

妞妞就不一样了,无论做题还是上网课,她就愿意自己在那儿琢磨,琢磨半天,慢慢画格子,一个一个数,然后不想你插手,也不想你说她。

一开始我们在旁边看着她“磨洋工”很难不抓狂、急火攻心,后来也实在是避免辅导她了。

她有自己的节奏,只能去帮她养成习惯,对她的要求就是在老师建议的时间里,把作业完成,先做必须做的,再做其它的,家长跟学校老师口风保持一致。

有段时间妞写作业、上网课,我都是坐在她边上。我工作,她上课,我尽量不多嘴,只有在她思绪跑开,老师拉不回来时提醒她“回来”。做同桌的感觉真的比一直在那里指导、说教好太多。

慢慢的,妞也清楚作业是她需要完成的事,澳洲这边的老师也一再强调“家长不要帮助孩子完成作业”,不仅不要帮忙完成,“也不要为孩子改错”:

老师不希望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后为其检查、纠正,帮其呈现一份完美的作业,因为这样的话,老师就不知道她应该在课堂上重新强调哪里问题,孩子也就失去了反复学习的机会。

家长为孩子检查作业,还可能会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反正最后会有人替我检查(其实最应该学会检查作业的是孩子自己)。

家长可以去提醒、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但最终还是孩子自己为作业负责,克服丢三落四、粗心的习惯。

现在妞已经可以自觉写作业,她基本上都不需要我们参与,一路走来,从辅导大于陪伴,转变为陪伴多于辅导,然后逐渐放手,在妞妞身上前期走过太多弯路。

除非你有信心可以教得比老师更好,孩子也更服你教。既要做家长,又要做“老师”,很难不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越努力越失衡。

1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