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古代战争史的时候,我们发现古代军纪十分严苛,只要稍有违纪的行为,就会被当场斩杀。
白天的时候还好,尤其到了晚上,连“言语喧哗”都不能出现。
古人为什么要规定这么严苛的军纪?这些古代大将军究竟在害怕什么?
古人治军
之所以定制这么严苛的军纪军律,那是因为古代军队内部极容易发生一种情况——营啸。
营啸的意思是军队内部无故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
而军队中一旦出现营啸,必然死伤惨重,往往会不战自溃。
现在的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一情况,在没有叛变的情况下,为什么营地内部会出现内乱?
想要搞明白这一状况,只能从古代军队的结构聊起。
在大禹之前,因为年代比较久远,并没有对军队的详细记载。
军队大规模出现在舜帝禅位给大禹后。
这时候天下逐渐归拢,成为一体,随着疆土的扩张,为了巩固皇权,逐渐形成军队。
但那时候的士兵大都是临时召集的,没有战事时,大部分人多以居家务农为主,而且作战过程也比较简单。
真正让军队正规化,并且发扬光大的还是东周时期。
当周天子势弱,天下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拥兵自立,成为一方霸主。
此时的军队成为权力斗争的重要一环。
除了军队的大规模出现,还有各种名将纷纷涌现,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作战谋略,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孙武集众家所长,又根据自己多年领兵打仗的经验,总结出来一套《孙子兵法》。
从这本兵法中,我们能看到春秋时期的将领,就已经开始思考作战谋略,行军路线,安营扎寨,以及后勤保证等工作。
因为临战作战无所定形,需要随机应变,这些都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做到用兵如神。
所以大部分普通将领,在进入军队后,第一时间要学的就是——安营扎寨。
现在很多人觉得古代打仗非常简单,甚至有些人会对古代的战争指点一二。
如果可以穿越回古代,很多人应该连最简单的“安营扎寨”都做不到。
古代的“安营扎寨”可不是解决军队的吃穿住行这么简单,它涉及到军纪军律、各营寨的排布以及信息的沟通……
一旦“营寨”没布置好,就容易引发营啸。
按理说,“营寨”只是休息之所,和营啸有什么关系?
营啸之乱
可能早期的军队没那么多,一名将领最多统领三五百人,多的七八千人,这就是极限了。
但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夺取天下,几乎全民皆兵。
小的国家可能有二三十万军队,秦楚齐这样的霸主,动不动就是百万大军。
一旦大军出征,先锋部队和后援部队可能拉开几十里的距离,甚至左翼部队和右翼大军都可能相距百里以上。
在没有实时通讯工具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实时传输战况。
虽然古代有烽火为号,但能传递的信息太单一,而且很容易被敌军干扰。
这时候,就需要分布好营寨,保证各营寨之间互有照应,也可实时传输将令和战报。
其中最典型的战役就是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
当时刘备率领五万大军南下,其中三万大军分布于长江右岸的山岭之上。
但因为当地山林密集,无法骑马传军令,刘备只好将营寨连在一起,绵延六七十里,形似一条长蛇。
但这造成左右两翼大军很难有所照应,一旦出现动乱,很容易引发营啸。
而吴国的陆逊就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让士兵拿着火把冲向蜀军,直接火烧连营。
其实根据真实史料记载,当时正处于雨季,天气闷热潮湿,没有燃起大火的自然环境。
根据当时蜀军各大将作战情况,我们就会发现,在吴军冲向蜀军大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乱了。
作为三万大军,如果能快速聚拢起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但刘备完全没有机会反抗,而是仓皇南逃,其余大将也是各自为战,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
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实当时吴军在火烧连营的时候,只是部分营帐起火冒烟。
而蜀军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再加上天气炎热,士兵们早已烦躁难耐,突然看到远处燃起的浓烟和火光,瞬间炸营了。
在夜色下,密林中,他们甚至很难分清敌我,只能一通乱杀。
正因如此,陆逊才能凭借相等兵力轻松取胜,并且收服了大量蜀国降兵降将。
刘备只懂得营寨连在一起可以加强管理,也不知道战线拉得太长,一旦炸营,将会不战自溃,损失更惨重。
除了安营扎寨会引发炸营,还有什么能引发营啸?
营啸之害
古代名将不但知道“营啸”的危害,甚至有些名将还会利用“营啸”进行破敌,其中最经典的案例便是垓下之战。
当时项羽作为天下霸主,曾经用三万精锐在彭城破诸侯六十万盟军,几乎无人能敌。
即便在项羽落魄南逃,列阵于垓下的时候,韩信率领着三十万大军也不敢轻易进攻。
面对负隅顽抗的项羽大军,韩信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安排士兵围绕垓下高唱楚歌。
参加过学校军训,或者是当过兵的读者应该明白这种感受。
本就是心情低落的时刻,如果有人在晚上唱一首《母亲》,或者《军中绿花》,那场面就会直接失控。
如果是临敌作战,那这种情况就属于“营啸”。
即便强如项羽,在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楚歌后,他也不禁动容,知道人心散了。
面对这种情况,楚霸王只能带着数百名亲信连夜逃亡,最后被逼死在乌江畔。
后世周亚夫也碰过一次。
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当时吴、楚两位诸侯的大军被周亚夫断粮,于是想利用“营啸”来逼他出兵。
当时,吴楚两军趁着夜色,刻意制造炸营的假象。
但周亚夫知道自己的士兵不会轻举妄动,于是置之不理,静待天明,最终镇压了叛乱。
这时候就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古代那么容易炸营?
主要还是因为古代士兵死伤比较惨重,而且压力也比较大。
在古代,作为先锋部队,经常会陷入死战,而且一旦受伤,因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很容易引发感染,导致丧命。
因此,很多人在征兵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战死沙场。
每次大战结束,能够侥幸活下来的人,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
而且古代并没有兵役时长的限制,很多人离家当兵后,一辈子都很难再回去一次。
因此,这些古代士兵经常要忍受难以想象的重压。
再加上很多将领没有受到专业培训,靠着一味的“孤勇”和“强硬”手段来镇压士兵。
比如张飞在关羽死后,一心为兄长报仇,而对手下极度苛刻,最后导致在睡梦中被刺杀。
为了压制士兵作乱,只好制定了“十七禁令”“五十四斩”的严苛军规。
在这样的重压下,若是再遇到夜间作战时,没有充足的照明工具,一旦开战,数米之外人畜不分。
士兵们一旦听到声响,只能掏出弓箭一通乱射,完全不考虑是不是友军。
这些就是导致营啸发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现,高科技武器越来越多,士兵人数得到有效控制,作战压力也减弱许多。
现在营啸基本上都很少出现,炸营这个词汇也成为历史。
虽然这些战争史已经成为过去,但古人灵活运用战术的智谋,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呵呵,别说营啸!苻坚就是因为想后退几步,引诱敌人渡河,结果自己就没了。你觉得,你能比得上苻坚?
小谢……除你之外“我谁也不会要”小谢……
我早就说过唐寅装过傻和疯,可怜没有人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房子🏠……有,车子也会有的……
地球🌍……村。
我不需要你有多少钱……也不在乎你有没有房子/哪些我都不需要。
这个月十二号,房子我拿定了。
阿汤,等小谢。
我不再乎你是否离过婚。
小谢……除了你“我谁也不会要。
阿🥣……小谢……
我不在乎你是否离过婚,我可以为了你得罪所有人。
不出中军帐,接着睡觉,渐渐平息的将军了解下。
我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