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流传五千年从未断绝,这些文物都是见证!

新黄河 2024-10-29 18:32:21

公元1793年,英国勋爵马戛尔尼率领着几百人的使团前来东方觐见大清国的皇帝乾隆。这是一个新兴的海洋帝国与一个古老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会晤。虽然使团人数众多,但由于成员们普遍不精通中文,双方根本无法有效交流。实际上,在当时的西方世界,能够使用汉字的人不超过100人。

斗转星移,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其中一项重要决定是:将中文正式确立为联合国的六大官方语言之一。

今天,汉字正以一种稳定的形态傲然人间,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就如同它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大约在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通俗地说,就是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富贵,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心向学,都有机会识字读书。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规范全国文字,推行书同文的政策。

丞相李斯等人编写的《仓颉篇》,使用小篆为统一标准的文字,成为秦汉时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启蒙识字课本。

△王震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部委员

我们的文字跟语言相联,但是作为语言来讲,比如汉语,好多地方有方言,这些方言有时候我们是听不懂的,但是文字是统一的,文法、语法是一致的,所以在文书里面,在国家的书籍里面文化也是一体的,都和秦始皇有很大的关系。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军队来到滇池一带,滇王尝羌归顺汉朝,汉武帝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2019年以来,云南省昆明市河泊所遗址出土封泥1000多枚,证明西汉与古滇国之间在西汉时期靠着汉字,实现了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宁夏银川,盛行一种独具特色的篆刻艺术。这些被篆刻的文字形似汉字而非汉字,是一千多年以前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命人制造的西夏文字。

这个出土于东北地区的墓碑,右侧有一排特别的文字,它们既非汉字,也异于西夏文,是与西夏文处于相近历史时期的女真文字。

△郭万勋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副馆长

女真文字的创制过程,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融合的过程。

新疆民丰县是古代尼雅遗址的所在地。作为汉朝子民,这里的王室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汉文,有专门的汉文老师自中原而来。

公元714年的一天,12岁小学童卜天寿在抄写完老师布置的《论语》后,便开始放飞自我,抒发起内心感怀:“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日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1300多年前的小诗,透露出唐代西域孩童的教育细节。他们每日在私塾学习书写汉字,研读儒家典籍,教育严格程度不亚于中原。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一项政令中颁布:停止说鲜卑话,一律讲中原汉语的正音,并大力发展教育,让鲜卑官员学习中原文字和文化。

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创造了魏碑体书法这一民族融合的产物,还将鲜卑族彻底融入了中华文明演进体系,实现了整个北方游牧民族的深度融合与统一。

△魏碑体书法 龙门石窟碑刻

5000年岁月里,正是一个个方块汉字,如砖石一般构筑起中华文明的宏伟殿堂。

△赵毅衡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播学研究所 教授

语言是任何一个民族最主要的符号体系,而汉字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一个最主要的符号。汉字不记音、不变化,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看得懂三千多年前孔子的那些经典作品。

作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汉字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巩固并推动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向前发展。

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正热衷于学习汉字,有70余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汉字是中华儿女无远弗届、永不迷失的文化坐标!

敬请收看今天(10月29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共同的符号》

《汉字》

来源:央视新闻

0 阅读:226
评论列表
  • 2024-10-30 17:25

    建议要普及使用繁体字,繁体字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