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必须上涨,因为下跌比上涨更让人痛苦,普通人承受不起

在雨中绽放 2024-11-20 17:53:20

当许多人为高企的房价叫苦不迭时,却有一种声音在强调:如果房价继续下跌,普通老百姓将面临更大的损失。

这种看似矛盾的观点,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深层逻辑?是为了避免更大规模的经济动荡,还是为了维护某种特殊利益?

我们常听说“楼市泡沫”的风险,然而,当泡沫真的破裂,我们能承受得住吗?

中国房地产的三十年轮回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堪称改革开放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商品房按揭项目,当时的售价仅为每平方米一千六百元。

这个价格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但当时却开启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大门。

随后的三十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九十年代的房改,让单位福利分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进入新世纪后,房地产开发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一些开发商快速崛起,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力量。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年增长率常年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这一时期,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持续攀升,土地财政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支柱。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不仅带动了建筑业、建材业的蓬勃发展,还催生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如房地产中介、物业管理等服务业态。

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埋下了隐患,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经济结构开始显现其脆弱性。

房企的至暗时刻

二零二一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重大转折。曾经叱咤风云的恒大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这一事件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动荡。

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大型房企相继陷入困境,一些在建项目被迫停工,烂尾楼现象频现。

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数十万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就业,更动摇了普通民众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将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就业和金融稳定方面。

这场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房地产企业多年来形成的高杠杆经营模式,通过"高负债、高周转、高增长"的发展策略,许多房企在土地市场上竞相抢占资源,导致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

当市场信心出现动摇时,这种商业模式的脆弱性立即暴露无遗。

更严重的是,房企债务问题进一步传导至上游供应商,导致建筑材料、装修行业等相关企业资金链紧张,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这种连锁反应不仅影响了产业链的稳定,还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寻求产业平衡的艰难抉择

面对市场低迷,各级政府开始施行一系列救市政策。

二零二三年,中国三次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部分城市的商业贷款利率甚至跌破百分之三。与此同时,首付比例的下调、契税优惠等政策相继出台。

这些政策措施反映了政府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的决心。特别是在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十三日,财政部、住建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政策文件,更是释放出强烈的支持信号。

然而,这些政策能否真正扭转市场颓势,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刺激市场和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工具提振市场信心,帮助房企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政策过度宽松导致市场再次过热。

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调控方案,比如一些城市开始尝试将商业用房转换为居住用房,或者通过城市更新改造盘活存量资产。

房地产的社会影响远超想象

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楼市本身。它连接着两百多个上下游产业,从建筑、装修到家具、家电,再到物业服务、中介服务等,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条。

这些产业为数以亿计的家庭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当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这些相关产业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失业问题开始显现,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境,这种连锁反应最终将影响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更为深远的影响体现在消费领域,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信心。

很多家庭因为房贷压力增大而减少其他消费支出,导致零售、餐饮等服务业需求下降。

同时,房地产相关的金融产品,如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等投资品种也面临较大风险,这不仅影响到投资者的财产安全,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金融风险。

特别是一些依赖房地产业的中小城市,其财政收入和就业市场都受到严重冲击,地方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压力。

保障民生与市场平衡

为了应对市场挑战,一些创新性的调控措施开始出现。

政府开始尝试收购未售商品房转为保障性住房,推出旧房置换新房政策,允许将部分非住宅改造为租赁住房。这些举措既考虑到了市场供需平衡,也照顾到了民生需求。

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政策既要控制投机炒作,又要保证刚性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平衡之道,体现了调控者在市场化和民生保障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

近期,一些地方政府还在积极探索"房票"制度,允许居民在不同城市之间置换住房,这种创新举措有助于提高住房资源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同时,住房租赁市场的规范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发展长租公寓、建立租赁管理平台等方式,为不同群体提供多元化的住房选择。

这些新型政策工具的出现,标志着房地产调控正在从单一的限购限贷向更加综合的治理方向转变。

《——【·结语·】——》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房价问题。

从最新数据来看,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的房价虽然整体呈现下跌趋势,但市场已经出现企稳迹象。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或将走向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这需要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更需要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毕竟,一个良性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的持续改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05
评论列表
  • 2024-11-21 14:16

    净它妈的扯犊子

  • 2024-11-21 17:06

    拿你的这张破嘴涨?

  • 2024-11-21 10:23

    普通人有啥承受不起的

  • 2024-11-20 23:15

    形势早已巨变,房子那么多,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是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房价高对大家都不好(炒房客除外),最终买单的都是老百姓。很多人只看到价格到哪了,而很少考虑它到时能不能卖出去,好不好卖。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所谓的房价都是虚数,要有人买你的房才行。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都不知道你转手要卖给谁,卖给有钱人?他们都很多房等着卖呢。就算他们有改善需求,一般也会优先考虑买一手新房,而不是二手房。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有人说土地贵,房价都跌了土地不跌吗?不肯卖?你爱卖不卖,不卖拉倒,别以为大家不知道,卖地是来钱最快的,也是最好赚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毕竟买房是大宗商品大额支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急的是卖房的人,没钱的人才急。对于买房的人不用急,手里有钱不用怕,有钱还怕买不到房子吗?有钱随时可以买到房,有钱想买哪里都行。)

  • 2024-11-21 10:22

    普通人有啥承受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