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大胆预言:倘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此国

正平看历史 2024-08-21 01:09:35

《马关条约》作为中国近代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重要条约之一,尽管已经过去了一百余年,但曾经的屈辱仍旧历历在心。作为签订这份条约的大臣,李鸿章也一直遭受着大家的谩骂。

在签下这份条约不久,李鸿章曾上书清王朝说“日本则近在门户,窥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

此时的日本为何在他看来如此可怕呢?他还对手下说,“要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其国”日本究竟做了什么,让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呢?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1870年10月,日本派使节到中国,想要享受与西方列强一样享受在华利益,但被清政府拒绝。

于是,日本使臣找到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对他一连串的威逼利诱后,让他上书希望可以和日本联合起来作为外援。

按照当时国人的习惯思维,与其树敌,不如拉拢日本为己用。所以李鸿章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两国来往密切,日本也经常派使节到中国。不过却没持续多久,两国因为利益很快分崩离析。也在这一时期,李鸿章对待日本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从“联日”变成“防日”。

随后李鸿章发现,想要抵御外来侵略,发展新式海军至关重要,在他的努力下,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北洋两支舰队。

洋务运动的兴办,让清廷上下误以为清王朝实力又得到了恢复,却没想到一场甲午战争,撕开了它的伪装。

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他们向清廷寻求帮助。清军进入朝鲜后,按照十年前的《中日天津条约》通知了日本。不过日本视此为良机,立即出兵,发动侵略战争。

当日本的侵略目标都摆在明处时,慈禧太后却认为不应该影响她的60岁大寿。很快,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多年来的计划,就此实现。经过半年的战争,清军彻底溃败,李鸿章被推到了“卖国”的风口浪尖。

李鸿章前去谈判的底线本是“割地则不行,议不成则归耳!”

但是,李鸿章一到日本,就被他们的无耻震惊:日本要中国的领土,割让大沽口、天津、山海关等地,还要天价的战争赔款,甚至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厂。简而言之,一切便宜都想占。

就连谈判已久的李鸿章,也被这种贪婪惊呆了,惊呼不可能。但清政府处于弱势一方,双方只能极限拉扯。

一看这情况,日本人认为李鸿章是在故意拖延时间,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所以他们动了杀心,派人开枪刺杀李鸿章。但幸好,这一行动没有成功。

这一次日本理亏,李鸿章待伤势稍好,再与日本人谈判时,成功将赔款白银减少5千万两,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等岛并不再让步。

只是消息传到国内,李鸿章还是难免遭受百姓的谩骂。随后,为寻求出路,李鸿章出访沙俄,游历欧洲各国。

正是这次出访,让他大开眼界,回国后暗中资助“强学会”,兴办学堂等,但他却再也没能进入清廷权力中心,受到重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慈禧再次命李鸿章拖着病体前去谈判,《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他彻底沦为民族“罪人”。

本就身体不好的他,又患上伤风,身体情况每况愈下,没过两月即病逝于北京。

李鸿章一生无疑是悲剧的,他心中未必没有民族大义,不然不会说出“若想中国没有后患,必须灭掉其国。”

只是与他个人利益比起来,他心中的大义占的比重太小,太微不足道,不足以让他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能说,他的悲剧是整个时代的缩影。

0 阅读: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