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反对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人,死后中央高度评价“了不起”!

浔阳历史君2023 2025-01-14 12:22:18

“你知道吗?就连她也没有举手赞成。”当时的秘书如此低声对身边的人说着。这句话,放在今天,似乎不值一提,但在那个年代,却充满了震撼与意味深长。陈少敏,那个在众人眼中坚守原则、敢于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在1969年“九大”上做出了一个令无数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她是唯一一位反对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人。

陈少敏,原名孙肇修,1902年出生于山东寿光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境并不贫困,但她的父亲却是一个具有远见和理想的正直人物。在辛亥革命的号召下,陈父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甚至曾在武昌起义中组织起一支上百人的起义军,攻占过一座县城。然而,革命的风云变幻,陈父最终不得不回到家乡,在那里他创办了新式小学,继续传播革命思想。这样的家庭背景对陈少敏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从小便耳濡目染了革命的火种,逐渐走上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道路。

1927年,陈少敏加入中国共青团,开始参与到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中。在1928年的白色恐怖之下,她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踏上了更加艰难却光辉的革命之路。此后,她长期活跃在山东地区,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抗争,也逐步成长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女性革命者。1930年6月,她与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任国桢结婚,不幸的是,她的丈夫仅仅结婚一年便因叛徒出卖遭到敌人杀害。那段时间,她的爱情结晶也因病夭折,但这些苦难并未让她退缩,反而激励她更加坚定地投身革命。

陈少敏不仅在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同样令人钦佩。作为一名军中女将,她曾参与新四军的创建,并且在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担任政委,展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她的领导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先后担任过鄂中区党委书记、鄂豫边区党委书记、中央候补委员等职务,成为党内少数几位女性领导人之一。建国后,中央考虑让她接任山东省委领导,但她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这项重任,于是申请从事工会工作。周恩来总理亲自回复并同意了她的请求。

进入工会系统后,陈少敏依旧表现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她积极推动了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出色的工会人才。她的学生郝建秀后来成为了纺织工业部的部长,这也证明了她在工会工作中的深远影响。

然而,正是她身处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陈少敏的人格和良知得到了真正的考验。1969年,在“九大”上,党内的气氛异常严肃。上百位中央委员举手赞同开除刘少奇党籍,然而,陈少敏却没有动。她坚持自己的立场,反对这一决定。这一举动,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意味着极大的风险。她的秘书在得知此事后,不禁小声说:“那可不得了啊。”而陈少敏却冷静地回应道:“这是我的权利。”她并未因为自己与主流意见的不同而动摇,甚至在事后,她一度情绪失控,独自哭泣。那个时候,只有真正了解她的人,才知道她哭的是什么。

此举无疑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政治风险。1969年10月,陈少敏被“疏散”至河南罗山,过上了艰难困苦的生活。恶劣的条件使得她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甚至一度瘫痪。尽管如此,陈少敏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党和革命事业的信念。1976年,随着“九·一三”事件后形势的变化,陈少敏终于回到了北京。然而,她心中的复杂情感却难以消解——尽管一方的权力已经瓦解,另一方的威胁依旧存在。

最终,1977年,陈少敏去世。她在临终前并未看到刘少奇冤屈的彻底平反,但她的勇气与坚定已经为她赢得了党内外的尊重。多年之后,中央正式对陈少敏在“九大”上反对开除刘少奇党籍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她的做法是“了不起的革命行为”。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