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与诊疗早看早知道

嘉慧浏览趣事 2024-11-23 21:05:00
症状判别与疾病关联

在医学领域中,关节炎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病症。许多人常常错误地认为关节痛就等同于关节炎,实则不然。关节炎有着更为明确的判定标准,其主要表现为关节表面发红、肿胀,皮温升高,触摸时能感觉到关节发烫或者疼痛,再加上关节活动受限。只有涵盖了这五个方面中的任意两项,才能够被称为关节炎。这也就意味着,单独的关节活动受限或者关节痛并不一定就是关节炎,必须要综合其他方面的症状来进行判断。例如,有些人关节肿胀并不十分明显,此时就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像超声或磁共振来确定是否存在关节的肿胀情况。

关节炎所涵盖的范畴极为广泛,包括感染相关、肿瘤相关、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损伤创伤以及代谢相关,如痛风、骨代谢异常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关节炎其临床表现差异显著。以感染相关的关节炎为例,患者除了会出现发热、关节肿胀、疼痛之外,关节表面往往还会发红、发烫,通过对关节腔积液进行检测能够发现病原体,并且使用抗生素治疗通常会有效果。而肿瘤导致的关节炎则有所不同,其疼痛症状尤为突出,部分患者甚至会在夜间睡觉时被痛醒。仔细进行查体时会发现,不仅仅是关节疼痛,还可能伴有骨头的疼痛,这是由于肿瘤引发了骨侵蚀。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关节的影像学检查,甚至可能需要做骨髓穿刺来进一步确诊。

膝部关节炎

关节炎的诊断路径与发病率

风湿免疫性疾病所引发的关节炎在诊断时需要遵循特定的步骤,首先必须排除感染因素,因为此类关节炎属于非感染、非肿瘤性的关节炎。在成人中,肥胖被众多研究表明与骨关节问题存在关联,而在儿童群体中也有类似发现。肥胖儿童的脂肪细胞易呈炎症性转变,致使诸多肥胖儿童体内的炎症值上扬,同时,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儿童,因其血脂过高,往往会因关节炎这一首发症状,前往风湿科求诊。这一现象已经逐渐引起了内分泌科医生与风湿科医生的共同关注,充分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从体重对关节的影响来看,当膝关节进行屈膝动作时,其所承受的压力高达人体体重的80 倍,由此可见体重对关节压力的影响之大。在儿童肥胖群体中,经常会观察到骶髂关节出现问题,这一臀部的重要承重关节常常会让患儿主诉腰背痛、臀部疼痛,这与体重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老年群体里,骨关节炎极其常见,它属于退行性病变,就好比机器久用后的磨损,在儿童群体中,几乎不会出现这种退行性病变,儿童的关节问题更多是由于运动损伤或者代谢方面的原因所导致。

肥胖使关节承受更大压力

儿科中还常见一些关节活动受限,但肿胀疼痛并不明显的情况,此时需要怀疑是否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通过检查可能会发现与骨发育、骨代谢相关的基因异常所导致的关节畸形。在免疫性疾病中,雌激素水平对免疫性疾病的介导作用一直是研究热点,像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多为女性发病,因此被认为与雌激素水平有关,但这是否就是其致病机制,目前尚未有定论,只是在临床上观察到发病趋势存在差异。

在国内,当下关节炎的发病率尚缺乏明晰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目前,这一状况仍待进一步的精准研究与确认。在儿童群体中,其发病率大约为10/100,000。其中全身型男女比例相同,在 5岁以下儿童中更为多见;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在儿科与成人的强直性脊柱炎存在关联,可视为幼儿阶段的表现,到成年后可能转变为强直性脊柱炎,此类型在6岁以上男性中较为常见;小关节型是儿科特有的,多见于6岁以下女性。

关节炎的多元治疗手段

关节炎的诊断有别于其他病症,不存在绝对精准且唯一的单一方式,通常依循“三步走”的策略来实施诊断。第一步是确定是否存在关节炎,这需要依据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通过关节查体以及影像学检查来判定。第二步是判断其是急性还是慢性,总体而言,与风湿免疫相关的关节炎多属于慢性滑膜炎,可借助超声和磁共振来判断是否存在滑膜增厚。一旦确定为慢性且可能是风湿免疫性关节炎后,第三步就是寻找病因,病因涵盖感染、肿瘤、代谢等多种因素,需要通过各种血液检测、骨髓穿刺等方法排除感染、肿瘤以及非系统性疾病激发的情况,最终才能确定是成人的类风湿关节炎还是儿童的幼年型关节炎。由此可见,我们平常所说的关节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内部细分了众多不同原因导致的类型,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诊断方法。

在药物治疗方面,大致分为三个大类。第一大类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代表药物有布洛芬,在疫情期间被大众广泛熟知,此外还有西乐葆、扶他林等。这类药物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止痛抗炎,起效迅速,但无法预防关节的进一步病变进展。第二大类是慢性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属于慢作用药物,起效较慢,但其能够减缓关节滑膜增厚以及骨质破坏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延缓病情的作用,因此需要长期使用。第三大类是靶向药物,包括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

例如对于全身炎症反应较重,如发热且炎症指标非常高的情况,可能会选用白介素-1拮抗性药物进行治疗;若是关节炎症突出,则可能首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或白介素17受体拮抗性药物。这些靶向药物的优势在于起效快且能延缓关节进展,对于病情较重、预后不良因素较多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以考虑使用。关节炎治疗存在窗口期,早期干预能阻断免疫紊乱机制,大幅降低关节破坏及畸形出现的几率,给患者预后带来有益影响。一般患者初诊时,会先使用非甾体类药物结合抗风湿的慢作用药物,如果病情较重且有预后不良因素,则会联合使用靶向药物。

除药物治疗外,物理治疗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理疗、红外线、艾灸等都有助于辅助治疗。在疼痛消失后,还可以进行康复训练以及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帮助关节恢复功能。仅当关节畸形显著,且药物与物理治疗均无力逆转时,才会将手术治疗纳入考量。如今,得益于医疗技术可实现早期的识别、诊断与治疗,普通关节炎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比例正逐步下降。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关节炎的预防也有诸多建议。从饮食习惯来看,现代人获取精米面的途径极为丰富,导致许多人存在偏食现象,而这部分人更容易患上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关节炎。平日宜多摄取新鲜蔬果,减少甜食,特别是饮料的摄入量,也需适当降低精米面的食用份量。在室外活动方面,由于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人们普遍存在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的情况。所以建议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在运动方面,在急性疼痛期需要限制活动,疼痛缓解后可进行适量运动,并且鼓励参与体育活动。不过在体育活动的选择上,推荐游泳、操类、球类运动,不建议轮滑、跆拳道等。对于学生而言,经常进行跳绳锻炼时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在硬水泥地板上进行高强度跳绳,要时刻留意关节的保护。

合理运动预防关节炎

居住环境对于关节炎的预防作用不容小觑。优良的居住条件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需予以充分重视。无论是儿童还是老年人,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霉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梅雨季节,要注意除湿,防止霉菌生长。同时要避免反复感染,儿童时期反复的扁桃体炎,以及年纪大一点的人反复的腹泻或便秘等肠道不通畅情况都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调整。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由于其容易导致关节炎发作,所以要进行过敏源筛查并采取防过敏措施。

总之,关节炎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病症,从其症状表现、类型划分、诊断方法到治疗手段以及日常预防,都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只有这样,无论是医疗从业者还是普通大众,才能更好地应对关节炎这一常见病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其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本文来源@返朴的视频内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