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的又一个堡垒——英特尔倒了

白刃行式 2024-09-23 11:38:42

大消息,高通计划收购英特尔!

1,史上最大科技并购或诞生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高通已就收购事宜接洽英特尔。这将是近年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交易之一。

说起英特尔,大家都不陌生。凭借在个人电脑(PC)和服务器中无处不在的芯片,英特尔在半导体史册和全球芯片行业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不过,过去一年,英特尔的股价下跌了近40%,最新市值为933亿美元;高通股价上涨逾50%,最新市值为1882亿美元。考虑到英特尔的市值,一旦高通成功收购英特尔,这将成为史上最大科技并购交易,超过微软以690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的交易。

这项收购最终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根据美国反垄断政策的重要规章——《并购指南》和《横向并购指南》,高通收购英特尔或面临反垄断调查,过去类似的失败案例也很多。

2017年,博通出价超过1000亿美元收购高通公司。第二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这笔交易,因为当时博通总部位于新加坡。2021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反垄断为由起诉英伟达,阻止其收购Arm,在欧洲和亚洲监管机构的额外压力下,该交易于2022年被取消。

但,这件事能不能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PC芯片巨头英特尔竟然沦落到被人收购的境地,就有点像曾经的摩托罗拉、诺基亚被收购一样。我们更应该关注这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任何一个巨头的倒下都代表了一种趋势的反转。

2,英特尔干不过台积电

为什么在芯片行业欣欣向荣的大背景下,芯片巨头英特尔,沦落到被人家收购的局面呢?

这和它坑爹的业绩有很大关系,就在8月份,英特尔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以及第三季度指引,远低于市场预期,同时它还宣布了年内约 1.5 万人规模的大裁员计划。2024年第二季度,英特尔收入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净亏损16.54亿美元。再叠加2024年第一季度亏损4.37亿美元,英特尔今年上半年就亏损了20.91亿美元。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

英特尔是行业内少有的同时具有芯片设计、制造、封装能力的工厂。但问题在于,不管制造还是封装,本质上都不是一个非常赚钱的生意,毛利率和设计相比差远了。

所以,英特尔在制造上的价格优势就没人家专门代工的台积电来的好,结果庞大的产能,除了自己英特尔的订单,其他的大订单很少,这就导致产能利用率上不去,成本自然就上去了,再加上美国工人的价钱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制造成本也就不一样了。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2021年,英特尔的新CEO基辛格,竟然决心在芯片生产上追赶亚洲对手台积电和三星电子。还斥巨资逆势扩大英特尔的制造业务,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不得不准备分拆制造业务,根据英特尔此前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分拆晶圆制造业务后,2023年可以节省30亿美元成本,2025年将节省 80-100亿美元成本。

所以,本质上来说,英特尔的业绩持续下滑,代表了美国制造竞争力在持续下滑,美国制造业的流失正从中端走向高端。简单来说,表面上看,节节败退的是英特尔,其实背后是美国高端制造。

3,美国制造独木难支“美国发明了半导体。三十多年前,美国占全球芯片产量的40%。后来,我们的经济支柱——制造业被掏空,半导体制造走向海外。如今,这项法律将半导体(制造)带回了美国……在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将再次引领世界。”在签署总值520亿美元《芯片法案》时,拜登在演讲中这样形容美国的“芯片梦”。

而实现这个梦想的手段,就是支持像英特尔这样的芯片制造业巨头。今年初,英特尔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初步条款备忘录(PMT),后者将根据《芯片法案》向英特尔提供约85亿美元的直接拨款,另外还有最高110亿美元的贷款。

为了留住英特尔,美国国防部还给英特尔提供了生产先进军用订单的订单,制程相关的各种支出最多可以获得国防部35亿美元(约一千亿新台币)的补助。

但,这些都没啥用处。英特尔的失败,是整个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失败,也是整个美国高端制造业的失败,也意味着《芯片法案》的失败,这是一件标志性的事件,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已成定局。

美国制造业gdp占比/美国制造业就业占比

类似的案例也发生在波音制造上,今年1月5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MAX9型客机应急舱门掉落,起飞后不久紧急降落,随后该公司查出多架波音737MAX9型客机有螺栓松动问题。4月21日,南非萨法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左侧主起落架上的轮胎在起飞时脱落。当地时间7月10日,美国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在跑道滑行时,飞机多处轮胎爆裂。9月19日,达美航空一架波音737-900客机日前在飞行期间,飞机客舱压力系统出现问题,有乘客因此受轻伤。

另外,约3.3万名西雅图和波特兰的工人在拒绝与波音公司签订新劳动合同后,于9月13日举行了大规模罢工,要求更高的涨薪幅等。这是波音公司时隔16年再次发生的大规模工人罢工。

穆迪、标普几大评级机构近日相继警告,正考虑把波音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其实,在美国制造的呼吁之下,也有很多外国企业试图在美国建厂。美光、微芯科技等美国本土企业和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等海外大厂均官宣过投资美国,巨额投资与高调的建厂仪式也一度为《芯片法案》增色,比较有名的还有富士康美国建厂,结果成了一段笑话。

4,自我革命:美国产业空心化已成定局

前几天,宁德时代的老大曾毓群在接受挪威主权基金CEO采访的时候,提到了为什么欧洲明明具有制造先进汽车的能力,但却没有制造电池的能力。

因为电池在过去被认为是一个低端的产业,欧美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制造电池的工程师少的可怜,而只有中国因为各种原因,拥有了大规模的电化学工程师。(参考:《宁德时代为什么一定出现在中国?》)

其实,美国制造的情况,也和欧洲差不多,已经自我革命了。大量的学生都去学什么了?都去学金融、互联网之类的,这类行业薪水又高、工作环境又好。久而久之,就没有这类人才了。大规模的产业工人,不是1年、2年就能够培养出来的。

前台积电建厂专家吴梓豪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赴美建厂的海外企业主要会面临两类问题:一是在建设端,缺专业的建设人才。二是在运营端,包括原材料的供应链成本和人力问题。但,最麻烦的是人才。

前几年,台积电声势浩荡的要去美国建立代工厂,结果怎么样?亚利桑那州工厂一半是台积电总部派来的台湾工程师/工人,一半是美国本地人。结果,美国的台积电工厂4年投资了650亿美金,至今尚未有一片芯片落地。

如果台积电真的硬要跑到美国去建设代工业务,那对于国内代工企业来说,绝对是非常难得的机遇。不管芯片制造如何尖端,本质上还是一个制造业,是制造业就得遵循制造业的规律,讲究成本和规模效应。

制造业堆的是什么,堆的是廉价的高级工程师,堆的是低廉的能源成本。所以,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已经成为定局,所谓美国制造业回流只不过是美国政治家们的黄粱一梦。

5,中国制造的崛起

现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具备产业链能力和成本的地方,就在中国,这不是什么自我吹捧,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在《变革中的中国:摧枯拉朽的成本优势席卷全球》中,我介绍了高盛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里面提到了一些数据:

➡️国内的空调生产成本平均比海外同业低10%-30%;

➡️国内的光伏组件生产成本平均比海外同业低30%-60%;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比海外同业低47%;

➡️国内的锂电池生产成本平均比海外同业低28%-56%;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的生产成本平均比海外同业低8%-46%。

中国制造的这种庞大优势,是建立在每年800万工科毕业生的基础之上,也是建立在全球能源成本洼地的基础之上,也是建立在14亿人超级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之上。

还给大家提供一个数据: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很悲观,特别是最近两年中国经济进入周期性低谷期,最近各种吐槽都出来了,甚至不乏很多妖魔鬼怪出来作乱。但,真相就是真相,趋势就是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管舆论如何,我们要知道创新无非就是试错,中国人在这条路上,有无数的人在不停的试错,赶上来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人,在新的路上,能走多远呢?这一点,我们还不知道。

但,只要中国制造的基石没有动摇,一切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8 阅读:5226
评论列表
  • 2024-09-23 23:51

    印度人又成功搞死一个科技巨头

  • 2024-09-24 07:01

    [得瑟]败给了移动互联网和AI

  • 2024-09-24 10:22

    美国人只有当强盗抢劫别人。

  • 2024-09-24 10:36

    我倒是觉得被联想拖累死的

  • 2024-09-24 10:27

    决不同意高通收购,涉嫌垄断,让英特尔慢慢破产。

  • 2024-09-24 12:57

    只有愚蠢的人总在唱衰美国。

  • 2024-09-24 15:05

    稍微懂经济学的就看好中国的未来,不看好美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