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一个广泛使用的异义词:决定

巧兰与世界 2024-11-11 21:42:31

佛经中有一个广泛使用的异义词,决定,特别是净土经论中。“决定往生西方”这个句式,在净土经中比比皆是,是一个标准表述,但按词义,这个词是有点奇怪的。它的含义完全不是今天的打算做也能够做的意思,而是表示强烈愿望的意思,决定生西方,意思是“一定要”生西方,只是表示强烈愿望,但完全不是现代汉语中你能决定一件事的那种决定。

但是决定的这个用法是怎么来的?

决定一词,古汉语中并无其词,在文言文中,这两个字是分开用的,各有含义,合起来不是一个词,也就是文言文中没有“决定”这个词。文言文中相当于“决定”意义的,是“定”,如“定于明日”干什么事,而“决”,多半是打开的意思,“决汝汉,排淮渎,而注之江”。所以佛经中的“决定”,实际是一个按现代汉语习惯而使用的词,而现代汉语,就是口语。古代的佛教经论,却按现代汉语的口语用法来使用,这种用法是怎么来的?

应当是来自当时的口语。我们知道佛经是翻译过来的,大多数佛经都译于南北朝隋唐时期,翻译佛教,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当时的书面文字也就是文言文,但由于佛经内容的特殊性,有一些意思是当时的文言文涵盖不了的,所以就要造新词,如众生,业力,或直接使用当时的民间口语,决定很可能就是当时的民间口语。也就是说,南北朝隋唐时期,汉语的民间口语中,很可能存在“决定”一词,表示的是“一定要”或类似的意思。而这个意思,后来在词语的演化中,渐渐丢失了,现只存于佛经。

古代的民间语言与文言文不是一回事,这一点看三国演义、特别是水浒传就知道了。水浒传是宋元明几代加工而完成的书,成于元末明初,但它的语言几乎就是现代汉语。但也有一些词,现代人不借助注释完全看不明白,最有名的是“大虫”一词,是老虎。佛经中的“决定”一词,应当就是佛经语言中的“大虫”,古代常用的意思,现代完全丢失了。

在现代汉语中,查多种汉语字典,“决定”一词的释义都是“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打算做某事,准备做某事,并且也能够做的事。后一点非常重要,不能够的行动,你是不能决定的,你能决定一件能力范围内的事,如决定去旅游,再大一点像决定将来朝哪个行业发展你自己,这都可以决定,但你不能决定活到八十岁,更不必说决定往生西方世界。但佛经,特别在净土经论中的决定,恰恰是这个意思,“决定”一件你完全不能“决定”的事。

无量寿经: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六祖坛经: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

法宛珠林:决定得生安乐净土

上引三例,一西方经,一东方经,一东方的释义书。

体会这些词的用法,实际是表示强烈愿望的意思,相当于“绝对”、“肯定”、“一定要”、“坚决”。“决定生西方”是“一定要生西方”,“坚决要生西方”,这样理解就顺了。

而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完全消失了。但决定这个词,却在古代佛经和现代汉语中同时存在,而在同步演变的文言文中却不存在,这说明一点:决定一词,在民间一直存在,但一直没有进入文言文,犹如水浒传中的大虫一直没有进入宋元明代的文言文,但在民间语言中,决定一词一直在用的,但含义发生了变化了。这一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没有语料做材料,就不得而知了。古代的决定曾有表示“一定要”“坚决”,而不是今天这样的表示打算做也能够做的意思,也是由于佛经才知道的。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