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斯大林得知我国举办开国大典的时间,严肃地说:敬请改期

观今品古 2025-01-04 11:16:42

前言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日子,这一天,新中国宣告成立。

其实,原本的开国大典并非定在这一天,而是计划在1950年的元旦举行,足足晚了三个月之久。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促使开国大典提前了整整三个月呢?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的建议有关。

刘少奇秘密访苏

1949年4月,刘少奇等人前往苏联秘密访问,此次访苏,是肩负着几项重任:

一是向其介绍我国的革命形势;二是寻求苏联和国际的援助;三是为了消除双方间的隔阂。

毛主席曾指出,如果没有别国的援助,任何国家的革命之路都将是荆棘密布,中国亦不例外。

实际上,当时斯大林因对中国共产党了解尚浅,心中始终是持以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不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

毕竟,国民党背后有美国这座大山作为坚强后盾,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综合实力,都看似远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本不是国民党的“对手”。

出于善意,斯大林曾委婉地建议毛主席,不妨向蒋介石适度妥协,以避免无谓的对抗。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毛主席竟发动了一场革命大攻势,克服了重重险阻,越挫越勇,最终取得了胜利。

对于中共来说,新中国的成立,面对着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首先就是如何迅速获得国际承认,与他国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一直对中共针锋相对,这种敌对的态度,显然不是理想的合作伙伴。毛主席自然将视角转到了苏联,转到了斯大林身上。

在毛主席看来,尽管苏联方面对中共心存疑虑,但只要策略得当,完全有可能改变其看法,消除其疑虑。

这次的秘密访苏十分成功,中苏在增进彼此间了解的同时,消除了隔阂并获取了苏联方面的支持。

双方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进行了深入了讨论,答应帮助中共的急需项目如经济援助、建立学校、舰队及专家援助。

在会谈中,斯大林对新中国的国情、政体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关切地询问了中共准备何时成立中央政府。

刘少奇坦诚地表示,中共当前正全力以赴解决各省问题,成立政府的时间初步预定在1950年1月,即元旦之际。

岂料,刘少奇话音刚落,斯大林的神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眉头紧锁,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片刻之后,斯大林才缓缓开口道:

“敬请考虑改期。”

为何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

的确,从中共的角度来看,国内许多城市还未解放,大力解决各省问题迫在眉睫;

况且,从国内当前的政治形势来看,过早的举行开国大典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要知道,国内许多城市虽早已先后解放,可那些国民党残余分子及特务等还在暗处蠢蠢欲动。

我在明,敌在暗。中共的一切举动敌方了如指掌;再者,尽管北平已经解放,国民党的各种破坏行动仍旧不减。

鉴于这些纷繁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中共方面深思熟虑后,决定暂缓开国大典的举行,先将各省问题及敌特的破坏活动一一化解,再于1950年择机举行。

可若从斯大林的角度来看,就是另一个角度的想法了。解决各省问题及敌特破坏行动这样的大事固然重要,可成立政府也同样迫在眉睫。

毕竟,如果一个国家长期没有政府,那就缺少了一个主心骨,一旦其他国家强加干涉,中共就完全处于被动了。

他明白中共是想再等一等,等解决完一切问题后,再考虑成立政府的事情。但你能等,有心之人会等吗?

斯大林提醒道,这样一个“无政府”的状态对其他各国来说无疑一个诱惑信号,谁都想在这块“肥肉”上啃上一口。

斯大林的忠告是,在考虑自身的同时,也要对外部势力多加防范,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斯大林的这番话,让刘少奇醍醐灌顶,他立刻意识到,这番忠告十分重要,随后便立刻向党中央作了汇报。

党中央在深思熟虑后,认为斯大林的建议也不是不可取。的确,倘若被外部势力横加干涉的话,事态就会变得愈发不可控制。

对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举行时间,西方媒体也是格外关注,猜测不断。有人说,中国人办事向来讲究良辰吉日,很有可能就是在元旦那天;

有人推测,中国或许要等到全面胜利、全国解放的那一刻,才会举行这一历史性盛典;

还有人说,很有可能是在1949年10月10日这天,毕竟这可是辛亥革命的“双十节”。

最终,党中央采取了斯大林的建议,将原定的开国大典提前了3个月,即1949年10月1日举行。

出于安全的考虑,直到10月1日上午十点,党中央才向全世界发出预告,而大典则在下午三点准时拉开帷幕。

这一谨慎决策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之际,蒋介石仍潜伏于大陆,并密谋了一场空袭计划,企图轰炸北京。

最后关头,蒋介石放弃了轰炸计划,在他看来,倘若真的执行轰炸了,伤民的同时,还会伤财。

那这样自己与那些西方列强有何区别?自己岂不是成为了历史的罪人?最终无奈下令:“任务取消。”

开国大典这一天,一切进展得井然有序,没有出现丝毫纰漏。这一历史性时刻,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头上问题解决了,该解决脚下问题了”

开国大典顺利结束后,毛主席感慨万分,这些年来,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封建、官僚资本)被推倒了。

毛主席表示,既然“头上”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

上文也提到了,当时还有国内许多省份尚未得到完全解放,一些国民党残余势力也在暗处蠢蠢欲动。

为了国家的真正统一与民众的安宁生活,迅速解放全境、清除这些潜藏的威胁,成为了当务之急。

此时的蒋介石,还试图在西南地图作为自己的阵地,继续负隅顽抗,好卷土重来。

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我军一举突破了湘黔防线,并先后占领了遵义、重庆。国民党许多将领见状,也纷纷通电起义。

而蒋介石也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仓皇败退台湾,此后的几十年,也没有回到大陆。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宣告解放,成都成为了除台湾、西藏外,最后一个解放的大城市。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留给新中国的,是一堆满目疮痍、经济崩溃“烂摊子”:物价飞涨、工业倒闭、农业减产......

除此之外,还有别有用心之人,在社会上不断谣传的谣言:什么“共产党不懂政治”、“把共产党排挤出大城市”等,企图动摇民心,上海尤为严重。

毛主席迅速将上海定为了“主战场”,严厉打击那些资本四处散播谣言、恶意哄抬物价的行为。

并从各地调来了粮食、棉花等,使得那些投机资本所囤积的物品物价下跌,自食恶果。

最终要么是烂在手里,要么是低价抛售,直接粉碎了那些投机商的如意算盘。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主席便乘坐专列亲自前往了苏联会见了斯大林,此次访苏,主要就政治、经济问题以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行了深入会谈。

会谈期间,毛主席表示,中国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至少要保证有三五年和平的时间,来恢复国内的局势。

斯大林认为,当下,日本暂时还没有什么威胁,再次准备一场战斗,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美国虽然总是喜欢横插一脚,嘴中不断高呼战争,但实际上,真要打起来,美国在逃跑这方面,是冲在最前面的;

而欧洲各国刚经历的战争,也没有心思来与中国打仗。因此,只要中苏双方齐心协力,保证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的和平是完全没问题的。

随后,毛主席就这项雅尔塔产物下的条约进行了着重商讨,不过斯大林对此倒是有些抗拒。

他不愿签订新条约,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怕得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这之后,斯大林似是有意无意地回避毛主席,每日仅电话沟通。

毛主席怒气冲冲地向斯大林传达了中方的不满,恰在此时,印度、缅甸等国家也纷纷向中国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

毛主席抓住这一契机,迅速命人将这一消息公开发表,这一举动果然刺激到了斯大林,同样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

毕竟,在此时媒体的眼中,毛主席自赴苏以来,已经很久没有传出什么消息了,西方媒体纷纷猜测:莫不是斯大林将毛主席给软禁起来了?

最终,斯大林不得不出面回应,也同意让步,签订了新条约。

结语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共方面并未一味坚持原计划,而是根据斯大林的建议与国内实际情况,果断调整策略,将大典提前举行。

这一决策体现了领导层的远见卓识与果断决策能力,也为新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中国内问题亟待解决,但中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因素,斯大林从国际视角出发,提醒中共需警惕外部势力的干涉。

这一提醒让中共方面意识到,在解决内部问题的同时,也需关注外部环境,确保国家主权与利益不受侵犯。

于是,党中央及时调整策略,将原定计划进行灵活调整,提前举行开国大典。

在决策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国内外形势、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等。只有全面权衡利弊,才能做出符合实际、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决策。

开国大典的举行不仅是国家成立的标志,更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与实力的重要窗口。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环境,只有确保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才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

斯大林一句话让开国大典提前. 《现代阅读》

开国大典举行时间为何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与他的建议有关!. 北京日报客户端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后两三个月里. 新湘评论

6 阅读: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