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最长寿皇帝,活到89岁,熬死13个皇子,令妃儿子白拿皇位

小佳唠历史 2024-12-26 13:09:27

乾隆五十年,紫禁城养心殿。

年近古稀的乾隆皇帝正在翻阅奏折,突然眉头紧锁。他放下朱笔,长叹一声:"又一个儿子走了。"

侍立一旁的高级太监小心翼翼问道:"皇上,是哪位阿哥?"

乾隆摆摆手:"十三阿哥。朕的第十三个儿子啊。"

他站起身,望向窗外:"朕已经失去了13个儿子。现在只剩下4个了。这江山,到底该传给谁?"

乾隆当了一辈子皇帝,没想到选接班人这么难

乾隆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在位60年。他一生勤政爱民,把清朝治理得国泰民安。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成了他最头疼的问题。

乾隆总共有17个儿子,但大多数都早早夭折了。有的刚出生就没了,有的长大后得病去世,还有的被他贬为庶人。等到乾隆80多岁准备退位时,能选的儿子只剩下4个了。

这种情况在清朝历史上很罕见。一般来说,皇帝的儿子们都会争着抢着当太子,为了皇位甚至兄弟相残。但乾隆这儿倒好,儿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剩下的几个也都不是他最满意的人选。

这可让乾隆犯了难。他一心想做个明君,为清朝选个好接班人。但现在可选的人太少了,他不得不在剩下的几个儿子里挑一个相对合适的。

乾隆没想到,自己的长寿成了儿子们的"催命符"

乾隆年轻时身体很好,精力充沛。他经常微服私访,南巡江南。但他可能没想到,自己的好身体最后成了儿子们的"催命符"。

乾隆60岁那年,身边的大臣们就开始劝他选太子了。按照清朝的规矩,皇帝60岁就该选接班人了。但乾隆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急着选。他还想再干几年。

结果他一干就是20多年。这期间,他的儿子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人世。有的是得了重病,有的是意外身亡,还有的是被乾隆贬为庶人,失去了继承资格。

乾隆最喜欢的儿子是永琪,也就是十五阿哥。永琪聪明能干,很得乾隆欢心。但永琪30多岁就得了重病去世了。这让乾隆非常伤心。

后来乾隆又看中了十一阿哥永瑆。但永瑆也没能等到当皇帝,40多岁就走了。

就这样,乾隆的儿子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到了乾隆80多岁时,能选的儿子就只剩下4个了。这4个人里,乾隆最不喜欢的就是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乾隆的"选秀"大戏:四个儿子,谁能当太子?

乾隆84岁那年,终于下定决心要选太子了。但现在只剩下4个儿子可选:永璜(51岁)、永琮(49岁)、永瑆(38岁)和永琰(38岁)。

这4个人各有优缺点。永璜年纪最大,但性格懦弱。永琮聪明能干,但身体不好。永瑆年轻有为,但乾隆觉得他野心太大。永琰虽然是嫡出,但乾隆一直不太喜欢他。

乾隆犯了难。他一会儿觉得该选这个,一会儿又觉得该选那个。大臣们也各有各的意见。有人支持永璜,说他年纪大,经验足。有人支持永琮,说他最有能力。还有人支持永瑆,说他最有潜力。

但乾隆心里其实早有打算了。他想选永琰。虽然他不太喜欢永琰,但永琰是嫡出,而且性格温和,不会给他惹麻烦。

乾隆觉得,自己治理了60年,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接下来的皇帝只要不把事情搞砸就行了。永琰看起来就是个不会惹事的主。

但乾隆没有直接宣布选永琰。他想玩个"选秀"的游戏,让这4个儿子都以为自己有希望。这样可以让他们互相竞争,表现得更好。

于是,乾隆开始频繁召见这4个儿子,给他们各种考验。他让他们处理政务,参与决策,还经常问他们一些刁钻的问题。

4个儿子也都使出浑身解数,想在乾隆面前表现得更好。他们互相提防,甚至开始拉帮结派,拉拢大臣支持自己。

整个紫禁城里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猜测谁会成为下一任皇帝。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有人说是永璜,有人说是永琮,还有人说是永瑆。

但乾隆就是不公布结果。他似乎很享受这种掌控局面的感觉。4个儿子就像是他手中的玩偶,任他摆布。

乾隆的"千年一遇"难题:如何选个听话的接班人?

乾隆的"选秀"游戏玩了好几年。4个儿子都以为自己有希望,使出浑身解数讨好乾隆。但乾隆就是不公布结果,反而越来越享受这种感觉。

直到乾隆89岁那年,他终于觉得是时候了。但他还是没有直接宣布结果,而是玩了个更大的花招。

那天,乾隆把4个儿子叫到养心殿,说要考验他们的才能。他让每个人写一篇文章,主题是"如何治理国家"。

4个儿子都使出浑身解数,写了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章。他们都以为,谁写得好谁就能当皇帝。

永璜写了一篇"以德治国"的文章,说要以仁慈爱民。永琮写了一篇"改革创新"的文章,说要变法图强。永瑆写了一篇"开疆拓土"的文章,说要继续扩张领土。永琰则写了一篇"守成有余"的文章,说要继承乾隆的政策,保持现状。

乾隆看完4篇文章,脸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他说:"很好,你们都写得不错。朕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你们先回去等消息吧。"

4个儿子忐忑不安地离开了。他们都在猜测谁会胜出。

但乾隆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他最欣赏的就是永琰的文章。因为永琰说要"守成有余",这正是乾隆想要的。

乾隆觉得,自己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接班人只要不把事情搞砸就行了。永琰看起来就是个不会惹事的主,正合他的心意。

但乾隆还是没有直接宣布结果。他想再玩一次花招。

几天后,乾隆召集大臣们开会。他说:"朕想退位了。但朕有个难题,不知道该选谁当太子。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大臣们都不敢说话。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个陷阱。谁要是随便提一个名字,可能就会得罪其他阿哥。

最后,一个老臣小心翼翼地说:"皇上英明神武,一定能选出最好的接班人。我们都相信皇上的决定。"

其他大臣连忙附和:"是啊是啊,皇上圣明,您选谁我们都服。"

乾隆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这些大臣们都看出了他的心思。他们不敢乱说话,只会支持他的决定。

就在这时,永琰突然站了出来。他说:"父皇,儿臣觉得,选太子这么大的事,还是要按规矩来。应该选嫡长子。这样最合礼法,也最能服众。"

永琰这番话一出,全场哗然。因为按照规矩,嫡长子就是他自己。他这是在暗示自己应该当太子。

其他3个阿哥都怒目而视。他们觉得永琰太不要脸了,居然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自荐。

但乾隆听了却很高兴。他觉得永琰这番话说得好。因为永琰不仅表现出了当太子的野心,还懂得用"规矩"来为自己辩护。这说明他既有欲望,又懂得克制。正是乾隆想要的接班人。

于是,乾隆宣布:"好!就按规矩来。朕决定立永琰为太子!"

这个决定一出,全场震惊。其他3个阿哥都傻眼了。他们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表现了这么多年,结果输给了一个"按规矩来"。

但他们又不敢反对。因为乾隆说是"按规矩来",谁要是反对,就是不守规矩。

就这样,永琰成了太子。第二年,乾隆正式退位,永琰登基,成为了嘉庆皇帝。

乾隆这么折腾一通,最后选了个最不起眼的儿子当太子。这事看着挺离谱的,但其实也挺正常。

你想啊,当皇帝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江山能长治久安?乾隆治国60年,把清朝搞得风生水起。他当然不希望下一任把江山搞砸了。

所以他选了个看起来最老实、最听话的儿子。他觉得,这个儿子应该不会乱来,能继续他的路子走下去。

但事实证明,乾隆这招儿并不高明。嘉庆当了皇帝后,确实挺老实的,基本上就是混日子。结果?清朝从此就走下坡路了。

这事告诉我们,选接班人不能只看听不听话,更要看有没有真本事。不然,江山早晚要完。

这么看来,当皇帝也不容易啊。又要江山稳,又要后人强。这活儿,你愿意干吗?

1 阅读: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