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企业管理的浩瀚星空中,张瑞敏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中国乃至全球的企业管理实践之路。作为海尔集团的掌舵人,张瑞敏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引领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电冰箱厂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和消费电子巨头。
张瑞敏,1949年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幼酷爱学习,成绩优异。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完成了高中学业并进入工厂,从事五金用品的加工工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张瑞敏没有放弃自我提升的机会,他通过夜校进修机械制造技术,并在工厂内推动了一系列技术革新,从而逐步晋升为车间主任和副厂长。
1984年,张瑞敏被调任至青岛家电公司,同年12月,他走进了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厂(海尔的前身)担任厂长。面对工厂一盘散沙的现状,张瑞敏上任之初便制定了13条规定,从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开启了海尔的现代管理之路。他将管理概念带入海尔,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在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集团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成功,更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1985年,张瑞敏接到顾客反映冰箱质量差的来信后,率领班子成员,在全体员工面前砸了76台不合格冰箱,这一事件成为中国产品质量的里程碑。1986年,海尔利用德国引进的新生产线生产的第一代冰箱上市并在市场上出现抢购潮流,但客户问题层出不穷。张瑞敏挑选出优秀的技术人员,编写出了只要具备初中文化程度就能看懂的说明书,新说明书推出后不久,客户的投诉就消失了。
1987年,张瑞敏以青岛电冰箱总厂为主体,联合中国67家企业、科研、大专院校成立琴岛制冷集团公司,并出任董事长、总经理。1988年,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拿下同行业全国质量评比金牌,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军地位。
1990年,海尔获得中国冰箱行业第一枚国家质量管理奖“金马奖”;同年,海尔开始走出国门,尝试打入国际市场。张瑞敏决定把德国作为海尔“出海”的首战目标,他提出“先难后易”的策略,认为只有在德国成功,才能轻松地进入其他国家。为了向德国人证明海尔冰箱的质量,张瑞敏将中德两国冰箱去除特征后请检验官检查。结果所有冰箱均达标,且制冷、除霜、噪音指标最佳的三台均为海尔所产。张瑞敏此举最终赢得了德国经销商上万台订单。
1991年,海尔集团成立后,张瑞敏出任总裁。1992年,面对中国传统家电行业遭遇发展瓶颈的状况,同时受西方发达国家多元化经营理念的影响,张瑞敏制定了海尔第二个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战略执行后,海尔公司收购了十多家亏损家电企业,从只制造销售冰箱这一种单一产品,逐步延伸到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多种家电产品领域。
1995年,张瑞敏带领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兼并原红星电器。之后,张瑞敏亲临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原红星电器),向管理团队分享其经营之道,深化员工对于人与责任的认识。同年,张瑞敏写了一篇《海尔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的短文,由此开始,海尔进入从1到N的阶段,就是将双创文化延续到所兼并的企业以及海外市场。
1998年,张瑞敏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制定海尔第三个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随后,七年内,海尔建立了制造工厂18个,营销中心17家,研发中心9家,形成集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1999年,张瑞敏出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4月30日,推动海尔走出国门,在美国南卡州建立生产基地。
2000年5月,张瑞敏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成为中国家电业第一位CEO;出席第三十届达沃斯经济论坛,归国后撰写题为《“新经济”之我见》的文章,开始系统思考新经济下企业管理。2004年,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年营收达到1000亿。2008年,张瑞敏率先推行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战略,砸掉仓库,使海尔在当时的金融危机中未受到较大影响。
2009年8月,海尔冰箱因能耗超标被判定不符合美国能源署的节能标准,此事成为海尔自1985年砸冰箱事件以来遭遇的最大质量危机,对其海外市场拓展计划造成严重影响。张瑞敏随后组织研发团队对海尔产品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决定花费重金,按照国际化要求对海尔进行全方位改进,最终使得海尔度过危机。
2011年,面对海尔在国际化起步早,但在全球市场份额所占比率依然较少的问题,张瑞敏主导海尔并购日本三洋白电项目。2012年,并购完成后,海尔在日本销售额达到483亿日元,其中洗衣机日本市场占有率13%,冰箱约占11%,完成年初制定的市场占有率10%的目标。
2012年,张瑞敏制定海尔第五个发展战略——网络化战略。2013年,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加速推动海尔转型变革,提出“企业无边界 、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简称“三无”)理念。同年,获邀出席美国管理学会(AOM)第73届年会并做主题演讲,是本届年会演讲嘉宾中唯一的企业家。
2014年,张瑞敏以主题演讲人身份第三次登上了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美国权威商业媒体《战略与经营》(Strategy+Business)发布专题报道《记中国哲学家——海尔CEO张瑞敏》。同年,张瑞敏基于人单合一模式进一步探索提出 “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管理变革,加速推进海尔由“制造产品的加速器”转变为“孵化创客的加速器”。
2015年,张瑞敏在“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探索十周年暨第二届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全球论坛”上作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人单合一2.0——共创共赢生态圈模式。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家,在第七届德鲁克全球论坛上发表演讲;入选“2015年度Thinkers50榜单”并获得Thinkers50杰出成就奖之“最佳理念实践奖”。
2016年,海尔集团兼并美国通用电气旗下家电业务,张瑞敏出席兼并仪式,并发表讲话;入选《财富》(中文版)发布的2016“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在第86届耶鲁CEO峰会上,张瑞敏被授予“传奇领袖奖”奖项,成为本年度唯一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企业领袖。
2017年3月,张瑞敏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最伟大50位领袖”;同年6月,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张瑞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2019年12月26日,张瑞敏发布了海尔第六个发展战略——生态品牌战略,这标志着海尔正式开启了第六个战略阶段,并向着物联网生态的方向迈进。同时,张瑞敏也发布了“诚信生态,共赢进化”的海尔精神与“人单合一,链群合约”的海尔作风。
张瑞敏的职业生涯和学术成就,是中国企业管理和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发展。他的职业生涯证明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一个人可以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张瑞敏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行业,都需要有远见和魄力。在企业管理的快速发展中,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和对市场变化的深刻理解。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只有具备远见和魄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遇,实现突破。
张瑞敏的职业生涯也展现了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轨迹。从电冰箱厂的厂长到海尔集团的领导者,张瑞敏的每一步都与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紧密相连。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发展。
张瑞敏的故事还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行业,都需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企业管理的快速发展中,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和对市场变化的深刻理解。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只有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坚守初心,实现长远发展。
第1台利勃海尔。还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