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男人,卖猪肉3年赚几百万,后来卖火腿肠年营收16亿

笑霜阅览娱乐 2025-01-08 15:55:09

70年代的大学生,那可是市场上的香饽饽,找个铁饭碗,轻轻松松。

而山东周连奎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辞去“铁饭碗”的工作,毅然决然地投身商海。

三年时间里赚了几百万,成为山东有名的火腿大王,与春都、双汇几个火腿肠大肠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01.

周连奎从山东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镇上的食品站担任会计,这样一份稳定的“铁饭碗”工作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在周连奎看来,食品站的工作虽然稳定,但却缺乏挑战和激情。

在超市工作的时候,他敏锐地观察到消费者对于肉类的需求巨大,而当时的猪肉供应却相对紧张。

看着人们拿着肉票排队购买猪肉的场景,周连奎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自己去卖猪肉呢?

这个想法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疯狂,毕竟放弃“铁饭碗”去从事看似“低人一等”的屠宰行业,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

然而,周连奎并没有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

于是,周连奎毅然辞去了食品站的工作,开始了他充满挑战的创业之旅。

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他召集了六位志同道合的兄弟,组建了一支“屠宰游击队”。

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人负责生猪的质量检验,有人负责对外收购,而周连奎则统筹全局,同时兼任会计工作。

周连奎的父母对于他的选择感到十分不解和担忧,他们辛辛苦苦供儿子读完大学,就是希望他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光宗耀祖,可周连奎却偏偏这样做,实在是令父母感到寒心。

创业初期,周连奎和他的团队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他们缺乏经验,资金有限,这一切都意味着他们要从零开始。

周连奎采取了“高价收购”的策略,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生猪,这使得村民们纷纷将自家饲养的生猪出售给他,从而确保了稳定的货源。

“屠宰游击队”的效率极高,他们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收购生猪,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的生猪资源。

凭借着高效的运营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周连奎的生意越做越大,短短三年时间,他就赚取了数百万元,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

02.

积累了第一桶金后,周连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大的目标。

1992年,42岁的周连奎接手了一家连年亏损的肉联厂,成为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的掌舵人。

对于周连奎而言,接手这家肉联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在于,肉联厂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够扭亏为盈,将会带来更大的回报;挑战在于,肉联厂的现状十分糟糕,设备陈旧,资金匮乏,管理混乱,要将其经营成盈利的公司,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家肉联厂的困境并非个例,当时的中国,许多国有企业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逐渐显现,企业缺乏活力,效率低下,亏损严重。

周连奎上任后,并没有急于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而是深入基层,了解工厂的实际情况。他发现,工厂的设备十分简陋,许多工序仍然依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

工人们的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士气低落,此外,工厂的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面对重重困境,周连奎并没有退缩。

他以身作则,与工人们同甘共苦,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工人们的需求和困难。

他经常下车间与工人们一起劳动,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即使是外出谈生意,他也总是穿着朴素的衣着,丝毫没有厂长的派头。

要改变工厂的现状,周连奎知道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重中之重,然而,工厂的资金十分紧张,根本无力购买昂贵的现代化设备。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周连奎四处奔走,寻求合作伙伴。

他了解到,河南商丘有一家肉联厂因故停产多年,拥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冷藏库,于是,周连奎立即前往商丘进行考察。

他被商丘肉联厂的先进设备所深深吸引,这套设备如果能够引进到自己的工厂,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商丘肉联厂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接手他们工厂的全体职工。

这个条件让周连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渴望得到这套先进的设备;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商丘肉联厂的职工无法适应自己工厂高强度的工作环境。

他带领的团队都是经过多年磨练的“老兵”,吃苦耐劳,而商丘肉联厂的职工大多是国企职工,习惯了相对轻松的工作节奏,能否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心中充满了疑问。

经过一番权衡,周连奎最终决定放弃这次合作。

他宁愿继续使用落后的设备,也不愿让不适应的职工承受过大的压力。

周连奎的决定让商丘肉联厂的领导感到意外,为了弄清楚周连奎的真实想法,他们决定亲自前往周连奎的工厂进行实地考察。

当他们看到周连奎的工人们在简陋的环境下,挥汗如雨地工作,肩扛手抬地搬运着沉重的猪肉,每个人的肩膀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却没有丝毫怨言时,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们终于明白,周连奎的团队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是因为他们拥有一种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商丘肉联厂的领导被周连奎及其团队的精神所感动,最终同意将设备出售给周连奎,并且不再要求他接收工厂的职工。

现代化生产线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肉联厂也因此扭亏为盈,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由于工厂的扩张需要占用一部分土地,他与当地农民发生了冲突,甚至遭到了数百名农民的围攻。

在巨大的压力下,周连奎并没有退缩,他积极与农民进行沟通,最终解决了土地纠纷,维护了工厂的正常运营。

信息来源:2021-02-05鲁网《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连奎访谈》

03.

在成功扭转肉联厂的颓势后,周连奎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他敏锐地察觉到火腿肠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进军这个新兴的领域。

当时,中国的火腿肠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春都的创始人高凤来被誉为“中国火腿肠之父”,他率先引进了西式灌肠设备,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开启了中国火腿肠市场的新时代。

而双汇的创始人万隆则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强大的营销手段,将双汇发展成为火腿肠行业的龙头企业。

面对两大巨头的激烈竞争,周连奎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另辟蹊径,以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杀入市场。

1993年,周连奎推出了金锣火腿肠,与春都和双汇的高端定位不同,金锣火腿肠走的是平民路线,以低价策略迅速占领市场。

他打出了“比一比,尝一尝,金锣火腿肠”的广告语,直接向春都和双汇发起挑战。

在那个年代,火腿肠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一种相对奢侈的食品。

而物美价廉的金锣火腿肠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销量节节攀升。

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两大巨头被迫加入了价格战。

一时间,火腿肠市场硝烟弥漫,价格战愈演愈烈。

春都由于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率先扛不住压力,退出了竞争。

而双汇和金锣则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继续鏖战。

最终,双汇凭借着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更完善的销售网络,赢得了价格战的胜利,成为了火腿肠行业的霸主。

虽然在价格战中未能战胜双汇,但周连奎并没有气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品质和健康也越来越重视。

周连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他率先提出了“无淀粉火腿肠”的概念,并将其作为金锣火腿肠的核心卖点。

“无淀粉”的概念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

消费者对于这种更加健康、口感更好的火腿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金锣火腿肠的销量再次大幅提升。

看到金锣的成功,双汇也迅速跟进,推出了自己的无淀粉火腿肠。

周连奎随后又推出了“肉粒多”火腿肠,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通过不断的创新,金锣火腿肠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尽管未能撼动双汇的霸主地位,但金锣已经成为火腿肠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双汇、雨润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周连奎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低价策略切入市场,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巩固市场地位。

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勇于拼搏,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信息来源:2024-11-29界面新闻《周连奎家族企业版图生变,揭开金锣背后神秘股权结构》

1 阅读: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