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研究表明碎片化睡眠影响人的认知和代谢,但可通过饮食来弥补

童童的笔记 2024-10-12 10:23:17

导读:睡眠可不仅是闭着眼睛,如果无法达到有效的持续时间和深度,所谓的睡眠其实和没有睡一样------童医生

没有人不希望一觉睡到天亮,但是由于如今人类的社交习惯和某些特殊的人物角色,比如新生儿父母等,我们中有太多的人在经历碎片化的睡眠。

可是,这种睡眠真的有效吗?

碎片化睡眠,指的是睡眠过程不连续、不完整,被分割成多个较短且不规律的片段。

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晚应经历几个连续的睡眠周期,包括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以获得充分的休息和恢复。然而,碎片化睡眠者的睡眠常常被频繁打断,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线过强;也可能是自身的健康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焦虑、压力等。

这种不连贯的睡眠模式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使人在白天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工作效率降低等。长期的碎片化睡眠还可能对身心健康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等。

关于慢性睡眠碎片化(SF)和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SF小鼠的认知能力、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均会受损,并通过临床实验表明人类一样。

可是,我们人类又如何来纠正这种代谢失衡和认知功能障碍?

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还真的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化学物质------乙酸。

乙酸,也叫醋酸、冰醋酸,化学式为 CH₃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的主要成分。

纯的无水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有刺鼻气味的无色液体,凝固点为16.6℃,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它能与水及乙醇、乙醚、四氯化碳等常用有机溶剂混溶。

就是这种常见的物质,华西医院的专家们发现并明确其在睡眠紊乱中所发挥的保护作用,也许将成为未来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鼠进行每隔2分钟的触觉刺激来模拟SF患者的睡眠模式,从而实现小鼠的阶段性睡眠模式,通过与正常睡眠小鼠对比,14天后SF小鼠明显出现了认知障碍和葡萄糖的代谢紊乱,其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葡萄糖不耐受以及胰岛素抵抗。

对此,科研团队认为根本在于大脑的影响,于是通过脑电波发现了大脑中参与糖酵解和TCA循环的葡萄糖出现减少的情况。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小鼠的血浆中有39种代谢物上调,7种下调,而乙酸盐的变化极其明显,于是研究者进一步对乙酸盐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在SF小鼠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下,及时的给予乙酸盐(口服每日1.0mg/g)有明显逆转SF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作用。

另外,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手术敲掉ACSS1基因,从根本上杜绝了乙酸的转化,同样可以改善SF小鼠的代谢缺陷,包括改善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

因此,通过研究可以肯定乙酸的保护作用,而其真正的作用机制,科学家解释是乙酸能够结合并激活了丙酮酸羧化酶(PC),而这种参与葡萄糖代谢的关键酶是维持调节葡萄糖稳态和认知能力的真正核心。

在小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选取了75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名单纯OSA患者、25名OSA合并2型糖尿病(T2D)患者、25名对照组,对他们开展了血浆靶向SCFAs代谢组学研究。

而实验的结果发现,人类研究结果和小鼠的基本一致,OSA和T2D患者血浆中的乙酸盐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增高反应,而其他的SCFAs水平保持不变。

对此,科研团队表明Acss1不仅关乎睡眠质量,同时影响葡萄糖稳态,而在睡眠障碍和葡萄糖代谢受损的人群里中进行乙酸盐代谢是有可能缓解疾病的。

对于华西医院的研究成果,童医生表示认可,碎片化的睡眠是当今社会很多慢性疾病的根源,而很多人并不引以为然,而如今的社会发展模式决定了我们很难去改变这种生活方式,而通过注射乙酸盐来缓解和逆转认知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性,则是极其重要的。

1 阅读: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