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华军事生涯,分量最重、对日后功劳定位最关键的,就是加入东北军区直到四野南下。
林罗二位对程子华还是很器重的,一度有助推他到更高级别位置上去的打算,使之与萧劲光、黄克诚等高级将领同列,然而可惜的是,没能成功。
原因错综复杂,一文难以说尽。笔者想从程子华军事功绩的核心点,也就是他一手打造出的主力部队说起。
一、冀察热辽干得不错
主力部队,指的是程子华从冀察热辽培养起来、升级为东北野战军主力的八纵(黄永胜)、九纵(詹才芳)、十一纵(贺晋年),以及独立4、5、6、7、8师,骑兵师、炮兵师。此外,冀察热辽下属的3个军分区冀东、热河、冀热察,还有12个相当于团的分区单位。
总数加起来约有20万人。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1.东北军区部队习惯说百万大军,冀察热辽以区区一省之地(核心区是当时的热河省),贡献了五分之一的兵力。
2.冀热辽区自抗战胜利时交给程子华,当年只有3万人,至1947年8月,发展到20万人。
程子华干的非常好。
冀察热辽的前身是冀热辽,处于东北和华北之间。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不前不后。形势一直比较混乱,晋察冀各个分区,这里一直坚持的不是很好,远逊于一分区等核心地带。
程子华在抗战胜利后出任冀热辽分局书记和司令员,再次开启空降、应急、作战的标志式生涯。
熟悉程将军经历的都知道,之前无论在哪个战略区或是部队干的都不是很长久,不连贯,也一直没有真正混上某个系统一号人物之地位,冀热辽是首次。
程子华没有辜负中央的信任,迅速抓住要害展开工作。
难能可贵的是,程子华善于因时而动、跟上时代的特质,带领冀察热辽军区建设摆脱旧模式迅速走上正轨。
什么叫旧模式呢?
抗战时期根据地建设的节奏,是战建并举甚至建设要略重一些,生存第一,打仗固然必不可少,但如何使乡村政权巩固下来是头等要务。
我们在观察各大战略区正规军建设时,曾注意到各大区正规军建设速度快慢不一,比如晋冀鲁豫和山东军区走在最前面,晋察冀和陕甘宁相对滞后一些,但根据地实力并不以此为准,晋察冀是各方认可的模范根据地。盖因其政权建设、统一战线、游击作战、国际合作等都搞得比较好,正规军的质量、建设速度不是天然成为根据地强大的核心标准。
但到解放战争初期,如果再秉承旧时模式,就跟不上时代节奏了。毛主席说过,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慢不得。具体到根据地建设来说,就是要加快正规军建设速度,尤其是冀察热辽这种发展速度本就落后、战斗力也不甚够用的根据地。
直白地说,土改、干部培养、恢复经济和其他非急需事务可能要暂时放后面一些,而军队建设要加速加加速再加速。
程子华的可贵之处在于,把一个建设水平很低的根据地抓得比较正规,民生物力都向好的方向变化,正规军建设速度也很符合战争需求。
笔者所说之冲刺,就是指此而言。
二、三个主力纵队没撑起来
程子华到东北算是带资入股,部队实力比较充实,十几万主力部队,数万军区部队。
从发展根据地到充当主力,程子华起步时并不落后于山东部队和新四军黄克诚三师,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
随着东野主力纵队陆续组建完毕,以及在历次战役中的发挥,各个系统来的主力部队,慢慢有了高下之分。
到1948年3、4月间,东野12个步兵纵队组建完成。按其来源可分为:
1.山东八路军部队:
一纵(万毅、李天佑),四纵(吴克华)、十二纵(钟伟)一部分。
2.新四军三师:
二纵(刘震)、六纵(洪学智)、十二纵(钟伟)一部分。
3.晋察冀:
三纵(程世才、韩先楚),三纵系晋察冀十六分区先开到东北的,与程子华后来领导的冀察热辽部队不是一回事。
八纵、九纵、十一纵。
4.其他:
五纵(万毅),主要是辽南独立师。
七纵(邓华),晋绥一部分部队和辽宁地方部队。
十纵(梁兴初),359旅及东北地方部队。
东野主力纵队的战斗力水平如何?
一般来说,一、二、三、四、六纵向来被视作战斗力最强的几个,其中尤以一、二、三纵最狠,号称四野“三只虎”。四、六纵也各有惊人的艺业,比如四纵塔山阻击战,一战成名。
程子华带出的三个主力纵队,八纵战斗力较强,黄永胜在四野颇有点名气。
但是这几个纵队战斗力无论如何都难称一流。1947年5月打隆化县失利,是一次比较典型的、暴露程子华短板的战斗。
当时程子华集中6个旅的主力攻打隆化城,企图引诱热河国军来援。主攻部队17旅是冀察热辽的头号主力,后来组建十一纵的骨干部队。
隆化城国民党守军仅一个团部带两个营据守,但构筑的阵地很有特点,城内以隆化中学为防守核心,城外苔山构筑了炮兵阵地,两处互相支援掩护。这个隆化中学就是董存瑞牺牲的地方,不过不是这次战斗牺牲。
程子华亲自指挥打隆化,犯了三个错误:
1.敌情未明。17旅进攻前并未摸清情况,以为只有一个加强营和地方保安队。
2.进攻时又未搞清楚主攻方向,忽视了苔山炮兵阵地才是破城关键。打城过程中屡屡遭到守军炮兵袭击,17旅打的伤了元气。
3.添油战术。17旅打不成,调16旅(后来八纵的主力),16旅不够,又调5旅。
最终没能打下此城。
程子华叫黄永胜来临场指挥,黄与其意见不合,拒绝接受命令,两人还闹了场风波。
黄一直心心念念的是复制当年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时,在野战中围歼敌一路的打法,而不愿打这种没有把握战斗。但在冀察热辽两年间,程子华一直没有给黄永胜这样的机会。
由此约略可知两点:
1.程子华虽出身于中央苏区,但因黄埔军校出身的缘故,对伟人提出的一整套军事思想并不是全部认同,远远不如黄永胜这种受伟人熏陶出来的红军战将。
2.冀察热辽的打法隐隐有林罗刘解放东北的规模与气象,即把大兵团集中作战和攻城掠地复合起来,不过于强调歼灭敌有生力量,而是多种手段兼而有之。
程子华确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也是一个能干出点名堂的一方之长。
只是在冀察热辽这个不具备一定条件的地方,程的很多想法、做法似乎并不能达成效果。
三、林罗想推没推成
冀察热辽地区,以热河省为核心。热河包括今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辽宁朝阳等地,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广东省大一些。受日军侵略和殖民统治残害,热河一带民力凋敝,论其斗争基础,比伪满统治的核心区差不多。
晋察冀军区曾往冀热辽派过党组织和部队,奈何水平有限,没有发展起来。程子华接手时是一无部队、二无政权的烂摊子,能扩充出二十万部队,已属难能,至于其他,真不能要求太多。
一、二、三、四、六纵,基本都是山东八路军和新四军三师比较成型的部队组建起来的,不论将领整体水平,还是将领与部队的磨合度,都是冀察热辽短期拼出来的部队无法比拟的。
如果程子华也有黄克诚那样的机遇,长期在某一根据地或某一建制部队工作,大概也会带出新四军三师这样的主力部队,只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林罗首长对冀察热辽部队并没有排外、小看、冷遇的问题,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两个前线指挥机构,类似于兵团(与1949年初的兵团有一定区别),程子华的冀察热辽指挥机构升级,与萧劲光负责的指挥所南北并峙,充满显现了林罗首长对程子华的信任。
题外说一句,董存瑞牺牲,就发生在程子华指挥十一纵二次攻打隆化时发生的。
十一纵在17旅去年攻击经验的基础上,调集大批火炮,上来先以猛烈炮火击毁隆化城外苔山的国军炮兵阵地,扫除了侧翼牵制。但进攻隆化中学时仍未充分汲取教训,面对国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吃了不少苦头,董存瑞在爆破敌工事中牺牲。
程子华战后察看敌工事残迹时,发现一个班的战士在阵地上痛哭,一问才知是董存瑞所在班。程子华了解事迹后亲自撰写《董存瑞永垂不朽》一文在《群众日报》上发表。关于宣传董存瑞,当时有些争议。有的领导担心,公开宣扬董存瑞事迹,会暴露出我军战前侦察工作的不足,给十一纵和冀察热辽老部队带来不利影响。程子华没有理会这些,董存瑞的牺牲精神最可贵,其他都不重要,仍然坚持发表。兴言至此,再次向英勇的革命战士董存瑞致敬,为程子华将军的人本精神致敬!
辽沈战役,林罗首长让程子华指挥塔山阻击战,八九两纵抽去打锦州,调来实力强劲的四纵,与十一纵和三个独立师,在塔山阻挡国军东援。程子华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成就了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史传奇。
其后又率原班人马组成东野先遣兵团进入华北,配合华北部队作战。
东野百万大军首次入关亮相,中央军委在看着,华北数十万兄弟部队在看着。林罗派程子华担纲指挥,大概并不能全归因于地理上靠近京津,抓住这个机会再推一把程子华,当也有此考虑。
然而愿望再好,总被形势所累。
程子华打密云的事就不多说了,是非曲直早已分辨明白,不影响程子华的地位。我们要比较的是程子华在平津战役中,与其他高级将领表现的高低。
程兵团协助杨罗耿兵团打新保安战役,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历来战史表述上都以杨得志兵团为第一功。再协助杨成武兵团打张家口,四纵去支援,主要功劳仍是华北部队。
亮点本就不甚大,结果参谋长刘亚楼亲自出马打天津,指挥一、二、六(一个师)、七、八、九、十二(一个师)等纵队,和全部炮兵,29个小时就拿下天津城,是为强攻大城市速度之冠。程子华与之相比黯然失色。
试想,如果调程子华来指挥攻打天津,后来组建空军,会不会让素以开辟新领域、应对新情况闻名的程子华来担任首任空军司令员呢?
说一千道一万,终归是冀察热辽部队核心战斗力欠把火候,终于无法在高手如云的大将群体中站住脚。
说几个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是程子华给程坦等人介绍中央苏区的纪律之后才产生的!地道战是程子华力推的,董存瑞也是程子华树立的
程子华在冀中、晋察冀、冀察热辽都是军政主官,他的成就是领导团结下属做出来的!这一点就是毛主席、林总等人都不会否定的!他才是我党最全才的那几个人之一,包括党建、军事指挥、军队政治工作、宣传工作、创建根据地、根据地建设、土改、剿匪、根据地的经济工作,建国后经济战线等等
整体论调都是错误的!林罗并没有主动推程的意思,程子华领导的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独立性比较强,前期的晋察冀和后来的东北都尽量不干涉,冀察热辽的部队在辽沈战役前夕都是程子华指挥的!林总不会越过程子华直接指挥冀察热辽的部队,而东北其他各纵林总经常直接指挥。还有,胜败乃兵家常事,要知道就是林总四平都打了四次!林总、肖劲光对长春也打不下来只好围困,冀察热辽军区在程子华领导下一步步走向胜利乃至全部解放,不能因为一两次没有达成目标就否定,冀察热辽部队正是在一次次战斗中成长起来,胜利也好失败也罢都是练兵,要知道几乎全是新兵。另外补充一下,程子华回忆录里有冀察热辽征兵数据:冀热察7万,冀东16万,热河16万,共计39万!这是多么大的贡献!东北一共105万,冀察热辽就39万,包括野战部队和军区地方部队,当然这39万中肯定牺牲了一部分,还有伤残转业退伍的。
程子华在1945年10月还是东北军区司令员。1945年8月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12月份由谭政接任,不久谭政到东北,又由傅钟接任。
林罗对程子华是不错的,四野成立四个兵团,程是四个之一。其实只要四野入关,即使不谈军力 ,单从气势上就压垮国军,借四野大军军威打压国军,就是个碾压吧
一派胡言,核心能力如何也轮不到你来定论
胡说八道
小编干个自媒体,都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了。
程子华没授衔是转到地方工作了,地位和大将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