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只有3个人,可以在建国初期的六大军政区,独当一面

轮回历史 2024-09-03 16:52:59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管理的需要,在省级行政区之上,还设立了六大军政区,一般管理下辖数个省的党军政三者事务,权力非常大,职责非常重,因此,从正常逻辑来说,按照历史的经验,这六个军政区的党政军三方面的负责人不会任命为一个人,只有“三权分立”,才会更有利于军政区的发展。

但建国初期那一段的历史非常特殊,有三个军政区,党政军三者权力都集中于同一个人。

我们先来说下,党政军分别由2到3个人分掌的三个军政区。

华北区:代表“党”的中共中央华北局,刘少奇是第一书记;代表“政”的华北军政委员会,董必武是主席;代表“军”的华北军区,聂荣臻是司令员。

华东区:代表“党”的中共中央华东局以及代表“政”的华东军政委员会,饶漱石都是一把手;但代表“军”的华东军区,司令员给了陈毅。

西南区:代表“党”的中共中央西南局,邓政委是第一书记;代表“政”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是主席;代表“军”的西南军区,贺龙是司令员。

另外三个军政区,东北区、西北区、中南区则都是由同一个人党政军三者一肩挑。

一、抗美援朝的原因,东北区只能是高岗统筹

东北区是高岗,主要是抗美援朝的原因,需要将东北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方便统筹指挥。高岗的贡献其实非常大,他军政双优,之前和刘志丹打游击战的时候,作战非常勇猛,打仗都是身先士卒,还曾经孤身一人进入土匪窝劝降土匪。但由于高岗的行政统筹能力太出色了,后面一直做后勤支撑工作,林总的四野之所以战无不胜,东北能够养起百万大军,跟高岗出色的资源补给能力是分不开的,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们前线本来就在装备上和美帝有差距,好在我们是靠近国门作战,更需要发挥我们的后勤资源补给优势,这个时候高岗的后勤统筹能力就有了发挥之地了,因此,中央高度信任高岗,将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权力给了他。

当然,高岗也没辜负中央的期许,粮食、衣服、弹药、医药……正是高岗事无巨细的操劳,才让志愿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彭总对此,非常感动,在朝鲜方面要给彭总授予勋章的时候,彭总说出:,“这枚勋章给我不合适,第一应该给高麻子(高岗)”

二、四野已经发展出150万余人,中南只能林总坐镇

林总在中南区也是党政军集于一身,也只有林总一个人有这个资格在中南区集于一身。

解放战争后期,四大野战军重新进行了战斗任务分工,一野专门负责西北,而二野、三野、四野南下,二野负责西南,三野负责东南,四野就负责中南、华南。

四野入关的时候,人数就已达百万之众,在南下作战消灭白崇禧部队后,四野兵力总人数突破150万,甚至比其他三大野战军人数之和还多。此时,中南的形势还比较复杂,要掌控那么庞大规模的军队,四野也只有林总能坐镇得住,毕竟林总在四野有绝对权威,换其他人来,是难以控制局面。

三、西北区的彭总,从来都是党军政一肩挑

彭总的最后一任政委是毛主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放在彭总身上也比较合适。毛主席做了彭老总的政委后,彭总感受到毛主席的强大能量,高峰之后再难有高峰,后面再难有人达到毛主席的高度了。因此,自毛主席之后,彭总在任何地方,都是党军政一肩挑,当然,本来彭总就军政双优,有这个水平一肩挑。

彭总主政西北后,兼着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这三方面的职务,彭总一刻也不敢耽搁,推出了西北地区的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短短一年时间,西北在农业、畜牧业、交通等方面发展迅速。彭总还具备超前思维,主张在新疆建中苏合资企业,本来想着进京向毛主席报告西北建设大方案,谁想到最后去了朝鲜。这一段历史其实不应该被埋没,是彭总在政治建设方面的闪亮风采。

其后抗美援朝2年时间里,彭总其实名义上还是西北区的一把手,后来,彭总回国休养期间,也关心西北的发展,第一时间找了西北区的同志,详细询问了西北这两年来的变化和整编情况。

史记有云:“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每每读到建国第一代革命先辈的历史,觉得他们都是非常之人。彭德怀、林总、高岗就是如此,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党政军集于一身,也没有辜负这集于一身的权力,做出了非常之事,真正建立了非常之功。

24 阅读:8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