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位润日的前大象公会编辑的故事,提醒一下“想润”的人。
一定要做好心理预期建设!
人类社会永远是一个竞争性社会,这一点不会因为东西方差异而变化。
第一种人:你在母语环境中如果都混得很失败,证明个人能力委实有限,想靠润改头换面是不太现实的。
这种人中适合润的人,要有从刷盘子底层做起,彻底放弃人生,努力拼搏为下一辈铺路的觉悟。
第二种人:有一技之长,语言能力强,有一定积蓄,通过移民能够在国外过上中产生活。
对于这种人的心理预期建设,我的建议是要做好文化冲突准备。
你在国外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概率会比国内要低。
空气质量、环境会比国内好很多,不会走到哪里都人山人海,旅游很舒适,但也很冷清,没有人气。
无论是显性还是隐形,歧视永远存在,无法避免。
不要妄想着“融入主流社会”,那就是个伪命题,不可能实现的。人的本性就是党同伐异,你和人家肤色都不一样,融入个屁啊?
第三种人:大富大贵
有钱人在哪里都过得舒适,但在国外尤其舒适,是比较适合润的。
但是同样:
不可能融入主流、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很看重的下一代教育:
你在中文环境下成长,你的下一辈在英文文化中长大,双方文化冲突、隔阂多多少少会有,有的会非常激烈。
君不见好莱坞的好几部华裔片,本质上都是在讲述二三代和第一代父母间激烈的冲突。Asian parents已经被打上无数的标签。
想要缓解这种矛盾,只能下大力气狠抓孩子的中文教育,起码和国内家长抓英语学习同样力度。
或者干脆和谷爱凌家长一样把孩子暑假扔回北京,让孩子在两种文化中成长融合。
润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