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老和尚为何对毛主席说,别人皆能游黄河,唯独主席不行

刘洋瀚海聊之 2025-01-15 11:03:50

毛主席一生热爱游泳,泳龄逾七十载,游遍祖国水域。然热爱挑战的他,却从未游过黄河,原因引人探究。

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曾路过佳县白云寺,有关此事流传着一则民间传说,传说的内容基于他当时的见闻。

毛主席对游泳活动充满热爱,他常在水中畅游,以此展现其强健体魄与不屈精神,这一爱好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毛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横渡长江、畅游湘江、游北戴河,且七十余年间游泳足迹遍布赣江、邕江、珠江、钱塘江、渤海、黄海等地。

他将对游泳的挚爱凝结成诗,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这项运动的深情与执着,展现了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与热爱之情。

水调歌头,描绘游泳景。江面宽广波涛涌,健儿挥臂破浪行,豪情壮志显心中,奋勇向前无畏惧。

饮罢长沙清泉,再品武昌鲜鱼。

万里长江被横渡,放眼望去,楚地天空辽阔无边。

无视风浪激荡,犹如庭院漫步,心境悠然自得,今朝倍感舒畅。

孔子立于河边叹道: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不停向前奔流而去!

风帆扬起樯杆动,龟蛇二山静无言,宏伟蓝图正展现。

一桥横跨南北两岸,将天险阻隔转化为坦途,实现了南北交通的便捷连接。

筑堤西江之畔,阻挡巫山云雾雨水,造就高峡间壮阔平湖。

神女想必安康,定会对这世界巨变感到惊奇。

该诗词展现了毛主席对游泳的热爱,饱含社会主义建设壮志与征服自然的雄心,是其传世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

毛主席爱游泳,体现其独特人生观。在长沙师范时,他常游湘江,倡导“文明精神,野蛮体魄”。1939年冬,于延安抗大,他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晚年毛主席仍坚持游泳,七十三岁能横渡长江十五公里,且常冬泳。一次冬泳,警卫病倒三人,他却无恙。病重时仍念游泳,回乡养病时最后一次下水,精神焕发,游了两三小时。

毛主席钟情游泳,或因不仅锻炼身体。游泳似征服风浪,寓革命斗争精神;亦是享受,促全身机能,仰泳时如入纯净世界,心旷神怡,似神仙般舒畅。

传统西方哲学,无论柏拉图还是笛卡尔,均主张“身心二元论”,认为意识独立于身体并与之分离。

毛主席哲学观与“具身化”契合:身体参与认知,影响心智;知觉依赖身体活动;意义源于身体感觉。其“自信人生”诗句,体现超前认知,与游泳锤炼的强健体魄相关。

毛主席前往白云寺进行探访,行程安排有序,目的明确,保持了一贯的严谨作风,整个造访过程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

1947年9月,毛主席率撤离延安的队伍抵神泉堡。因其母信佛且乐善好施,他深感怀念。路经白云寺时,提及儿时随母烧香经历,遂提议前往一游。

白云寺坐落于陕西佳县城东五公里处白云山上,距黄河西岸约一公里。寺内,毛主席等一行受到了老和尚的热情接待。

初时,老和尚未识来访为毛主席,见其与县长同行,便称“首长”。毛主席摆手言:“往昔称施主,勿改规矩。”老和尚闻此深感触动。

毛主席与老和尚在禅室交谈,了解寺庙因新中国信仰变化而遇困,出家人减少且自给自足务农。毛主席赞道:“此变甚好!”并勉励出家人应劳动,随社会进步。

毛主席询问寺庙情况后,在老和尚引领下参观。他见雕像、石碑、牌匾栩栩如生,建筑群宏伟,感叹这是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属艺术文化遗产,需保护。遂建议县长拨款修缮。

民间传说,老和尚访时劝毛主席勿游黄河,称黄河为民族之根,五行属土,毛主席面相亦归土,游则土土相加成圭,预兆不佳。故有毛主席听从老方丈之说。

毛主席虽尊重宗教信仰,但并不迷信,因此,那些关于他的民间传说并不可信。

毛主席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并表现出对宗教的深切尊重。

造访白云寺时,可见毛主席既尊重宗教信仰,又珍视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

入白云寺前,陪同劝毛主席骑马参观,他言:“步行方显虔诚。”与县长谈寺庙由来及建年,县长不知,毛主席却了如指掌。县长称迷信,毛主席道:“这是文化,你岂不知珍视?”

毛主席作为无神论者,视寺庙为文化遗产,这或许既源于他对寺庙和母亲的深厚情感,也与他年轻时游学时在寺庙的一段经历紧密相关。

1917年夏,毛主席与萧子升游学期间,曾与寺庙方丈交谈。方丈问毛主席:“佛教为何能在中国流传千年而不衰?”

毛主席说:“当然是因为有人相信它。”

方丈言:“其一,它构建了完整人生哲学,阐释世间真理。其二,历代帝王多具宗教天性或哲学倾向。”

毛主席持不同意见:“我所认为的不是天性,而是出于维护其统治的必要。”

方丈强调,唐朝帝王具宗教情怀,封孔子为王,尊老子为道教始祖,遣玄奘取经,寺院广布,使得儒、道、佛三教和谐共存。

毛主席称赞道:中国未经历其他国家那样的数百年宗教战争,多个宗教能和谐共处,这对国家而言是有益的。

方丈合十道:“愿毛施主铭记此言,日后莫忘。”

此对话显示,毛主席自年轻时即对宗教持本土化态度,站第三世界立场,反西方中心主义。他尊重信仰,不倡一神论或反本质主义引发的冲突,寻求中国独有道路。

毛主席对宗教的态度,让人联想到赫尔曼·黑塞《悉达多》中的主人公,他未皈依佛教,选择自我探索真理。同样,毛主席视宗教为文化的一部分,但非文化本身。

毛主席对黄河怀有深厚而独特的情感。他高度重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视其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多次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展现了他对这条母亲河的深切关怀。

毛主席不迷信,不会依老和尚之言,但为何从未在黄河游泳?

毛泽东对黄河有特殊情结,曾在黄土高原生活征战并两次东渡。他多次表示要深体验黄河,并钟爱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被誉“母亲河”,亦曾是“中国之忧患”,哺育民族同时带来灾难。其流经高原水土流失区,年携16亿吨泥沙,致下游河床抬高,水患频发,治理黄河为党民工作之重。

毛主席对黄河怀有沉重与怀念之情,多次视察时表情凝重。他思考如何让黄河化害为利,造福人民,认为黄河虽壮丽且曾拯救民族,但自己未能完全治理好它,深感欠黄河之情。

毛主席常对身边人说:“可蔑视万物,唯不可蔑视黄河。”这或许就是他从未在黄河游泳的缘由。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