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存仁父亲去世后一个商人的善举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这么写:我父亲37岁就去世后,殡仪分三天举行,外面的事情都由叔叔伯伯们照料,“知宾酒席”每席二元,有四大盘六大碗之多,一切都办得很得体。当时南市的民风淳朴,在开吊之日,有一位方老伯(即后来上海商界闻人方椒伯之尊翁),他亲自来祭,临行时对我四伯父诚诚恳恳地说:“你们这一次受到经济上的大灾祸,最主要的就是你们有一块地产押给我,我催促着你们来赎,料不到你们始终没有力量来赎,消息一传开来,存户纷纷来提款(按:旧时商店,都接受普通人存款收息的),存户一挤提,店铺周转不灵便站不住了,所以子晋公的早亡,我不无内疚。”说罢之后,拿出庄票一张,数目达八百四十两。他说:“这笔款子是我历年计算你们利息太厚,现在我就拿这笔钱来作为赙仪,以赎前愆。”四伯父深深作揖,接受了他的厚赙仪,等方老先生走了之后,就把庄票移交给我母亲。 陈存仁父亲37岁去世,同家庭败落并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以前的生意伙伴方老伯,仍然认为自己对不起陈家。 陈家抵押给他一块土地,始终不来赎回,方老伯就去催促。没想到这事被外界知道,认为陈家的店铺要倒闭,一起来挤兑,导致陈家垮台。 就方老伯来说,在商言商,他做的也没什么问题。在陈存仁父亲去世后,他竟然将以往收取陈家高达840两白银的利息,作为葬礼的礼金归还给陈家。当时陈家仅剩30多块大洋,此举等于救了他们的命。 放在今天,没有商人会做这种事情。但民国时期,商人大多重视名誉,凡事留有余地。所谓金字招牌传万代,方老伯的行为也没什么稀奇。 萨沙的读书随笔第68集
陈存仁父亲去世后一个商人的善举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这么写:我父亲37
萨莎
2023-11-23 00:11:3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