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基辛格这位世纪老人,以一位政治家、战略家的视角观察着世界,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千个人眼里有1000个基辛格。都说盖棺定论,如今棺可以盖了,论不一定能定。 基辛格无疑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但对其看法也是褒贬不一。 埃萨克森所著《基辛格传》中谈到其最大建树就是“他处心积虑地参与创造了新的全球权力均衡,使美国在越南战争后保持了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最终为冷战的结束奠定了基础。”《亨利·基辛格与美国权力:一部政治传记》一书的作者、范德比尔特大学历史教授托马斯·施瓦茨称,美国在越战后面临严重分裂、公众对国际参与面临强烈幻灭感,基辛格在这一历史关头所发挥的作用,基本上确保了美国在越南战争结束后继续扮演全球角色的可能性,而当时美国实际上有可能完全放弃参与联盟、军事干预和海外努力。” 基辛格的这一战略性设计广泛得到了美国认可。大家公认其是二战后全球秩序创建者之一。 而其敲开中国大门就变得比较有争议了。尤其是在其离开白宫后,建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也被指责为中国影响力代言人。 基辛格是战略家,也是平衡大师。就像其成为二战后国际秩序创建者之一一样,打开中国大门,也必定是从战略的角度为了美国的利益考虑。也正是其从战略的角度思考,认为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 他说:““中美刚刚建交时,双方基本上都是出于战略考虑;今天我们寻求的不只是安全这个概念,而是共同发展,让两个大国能够共存,虽然有时会目的不同,但要寻求在一个共同的理念和机遇下来实现,这是时代的需要。”这个定位无疑是睿智的。 对于他本人来说,离开白宫后可以继续影响中美关系,可以从中美关系的发展中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一个选择,毕竟他是人,不是神。就像一个投资家,基于他对中国的了解,押的是中国未来的发展。美国的发展与中国并不一定是二元对立的,可以都好。对基辛格来说,前提是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美国依然领导世界。 尽管这样,让一些美西方的人不满。一个美国学者曾跟我说,“这个老头子坏的很,美国的对华政策都是他设计的,中国还把他的照片挂到了学校的墙上,他实际是在吃中国饭”。对这位记者出身的学者,我甚至怀疑他是嫉妒。但那一年正是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那一年,后来在中美签订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时,基辛格被请到了首排就坐。 窃以为,基辛格是经历风雨的,他经历过二战,他知道和平的珍贵,美国也差点因越战而一蹶不振。他维护美国的利益,他平衡中国的发展。他是从和平发展的角度看待中美关系。但他也说过,美国完了,世界都好不了。 而美国新一代的政客们,如布林肯、沙利文等等,一开始就享受着美国战后秩序红利,认为美国就是应该高人一等,平等的对话就是对美国的不尊重。他们也是维护美国利益的,这与基辛格无异。只是和基辛格更具战略性的谋划比起来未免简单粗暴,缺乏长远目光。 中国称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这个评价很高,这表明中国认可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设计,那就是大国共存。以共同发展维护各自的利益,与中国的合作共赢理念相近。 也因此,不能忘记基辛格对中美关系做出的努力,尤其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难能可贵。“中国人民将铭记基辛格博士对中美关系投入的真挚感情和作出的重要贡献。”(图片源于网络)
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在这个世界中逍遥
2023-12-01 00:35: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