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很多社会名流抽大烟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这么写:我师姚公鹤是吸鸦片的,当时文人雅士多数有烟霞癖,因为并不犯禁。鸦片烟亦公开发售,当时上海最有名的一家批发商是“郑洽记”,零售而规模最大的是石路上的一家“老延龄”,铺面好像银行一般宽阔,门口有阔而且大的红木柜面。我常常奉命到附近一家小的零售铺去买烟,其时每一小罐是小洋两角,鸦片的净重是一钱。又有一种是香港来的“公烟”,有黄铜制成的小盒,每盒也是小洋二角,重量记不清了。只记得姚老师处,夜夜高朋满座,要烧掉好几盒。 民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对鸦片的限制较少。尤其北洋军阀控制地区,甚至纵容老百姓抽大烟,借此收取高额的鸦片税。所谓小洋也就是银角,是大洋的一种辅币。大体上,一块大洋可以兑换10多个小洋。那么,仅仅一钱鸦片就要六分之一块大洋,价格实在不便宜。 对于抽大烟,社会上对它的危害认识不深。陈存仁的师傅是个著名中医,自己却吸鸦片,名人雅士抽大烟的也很多。 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开始全面禁烟,却无权管理租界。在租界中,虽然1917年表面上禁止鸦片贸易,仍然有部分鸦片馆是合法的。到了1923年后,法租界又实行烟土公卖,委派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人包销烟土。1928年前后,法租界有“烟馆”8000余家。 一直到法租界取消,鸦片都是半公开销售。 萨沙的读书随笔第73集
民国很多社会名流抽大烟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这么写:我师姚公鹤是吸鸦片
萨莎
2023-12-04 23:13:3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