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吃冷席”现象越来越多,随了份子钱不吃饭就走,为什么? 来源:时事新论 吃席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即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家里无论遇到红白事都会举办宴会,请亲朋好友来吃席,一方面是传达喜悦或者哀思,另一方面希望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而对于那些被邀请到的人来说,吃席的时候是要带上一定数额的礼金,这也是对别人邀请的一种礼貌回应。 在过去,农村地区随处可见场面热烈的吃席现象,有的主人家甚至一摆就是几十上百桌, 常见几百上千人在一起共同用餐。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如今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酒席文化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吃冷席”,即交纳份子钱后,不等主人上菜便立即离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现象的背后,实则有着诸多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具体如何小编就带着大家来好好了解一下。 第一个原因:人们对吃酒席不再感到期待。 现如今人们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即便是农村地区居民,他们日常餐桌上的食物常见的就有鸡肉、鸭肉、鱼肉、牛肉等等,而这些食物在过去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见到。 可以看到,现在即便是农村人,也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他们在饮食方面不再喜欢大鱼大肉,而是以清淡为宜。在这种情况下,主人家就出现了“冷席”的情况。 第二个原因:农村大量人口外流。 众所周知,最近这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也转移到了城市,并且很多都是拖家带口的在城市租房生活,条件好的也已经在城里买房,他们已经很少再回到农村。 所以,如果遇到农村的亲戚在家里办宴席,他们因为路途遥远或者忙于生计等原因,会选择只随礼而人不到场,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主人家会剩下很多的饭菜。 第三个原因:很多人办酒席的目的“不单纯”。 在过去,农村家人只有在家里有大喜事或者大白事的情况下才会召集亲人和朋友来吃席,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发生改变。就拿小编老家的情况来说,一些人甚至是买了辆汽车也办酒席,请亲戚、朋友来庆贺,其目的不再是分享喜悦,而是纯纯的为了赚他人的份子钱 。 在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很多人认为一些酒席也没必要亲自参加了,简单托人随个100块钱红包,有的甚至连份子钱都不想给,人也不会到场吃席,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主人家“冷席”的尴尬场景。 第四个原因:社恐的人越来越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很多人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见到亲戚朋友也不想打招呼了,每天就跟手机、电脑做伴,这些人如今被称之为“社恐”患者。 像酒席这种陌生人比较多的地方,社恐们是不会去的,而这可能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到场去吃席的原因。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冷席”场面的出现,我们既不能片面的简单批判,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而是要深入理解社会文化产生的变化,以便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农村“吃冷席”现象越来越多,随了份子钱不吃饭就走,为什么? 来源:时事新论
闪耀中原
2023-12-11 20:37:45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