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老百姓不重视钞票,也是有道理的 一战德国战败以后,德国马克立即出现惊人的

萨莎 2023-12-13 00:15:10

民国时期老百姓不重视钞票,也是有道理的 一战德国战败以后,德国马克立即出现惊人的贬值。 极端的时期,1美元可以兑换253亿马克。由此,马克这种钞票成为废纸。 租界持有马克钞票的中国商人,全部倒了大霉,这笔财富被瞬间清零。 同样道理,沙俄帝国被推翻以后,旧版卢布也成为草纸。 也不用看外国钞票,就算本国纸币也是极为不可靠。 当时民国军阀,也在自己地盘发行各种纸质货币,数量非常惊人,高达3000种以上。 比较常见的是军用纸币,这是各种军阀为了征集军费,强制战区老百姓使用的临时货币。 这种军用纸币,就是白抢的一种掩饰,同一张白条没有任何区别。 只要军阀不认账,军用纸币就一钱不值。 除了临时性质的军用纸币以外,相对可靠的就是军阀发行的固定货币。 这种货币有很多种类,比如云南军阀龙云的新滇票,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票、贵州军阀王家烈的新黔票等等。 这些纸币是非常混乱的。 以经济繁荣的广东省为例,省内存在五花八门各种纸币,如:广东省银行的银毫券、大洋券,广州市立银行的凭票等等。 这些纸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军阀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会随着军阀垮台而变得不值一文。 而民国混战的特点,就是除了阎锡山这种极少数军阀,各地军阀走马灯一样更换,谁相信他们的钞票就是傻子。 相比起来,还是真金白银最可靠,任何时候都不会大幅度贬值。 清末和民国时期大户人家,都会在家中地窖埋葬大量金银。 红军东征攻入山西时,在山西土豪家中挖出500两的白银大元宝。这种元宝是不能在市面上流通的,都是祖先留给孩子的家产。 为了防止匪盗或者亲友盗窃,这些地窖都是高度保密的,连儿女都不会告诉,一般只会告诉妻子和亲兄弟。 自然,这种地窖藏银的前提是,白银和黄金可以藏在地下,即便存放多年也没事,毕竟是贵重金属。相反,如果将大量钞票埋在地下,用不了几年就会生霉变形,无法使用了。 萨沙的读书随笔第75集

0 阅读:4
萨莎

萨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