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部门出勤率85%。部门和身边的其他承揽出差的频率大幅降低,原来一周跑三个地方,现在三周拜访一个客户。承做们现在也赋闲了,原来经常还要熬夜加班赶材料啥的,现在手上的活儿大幅下降了。手上有个项目,新增的,虽然还在往上申报,但是和承做心里知道成功的概率不大。承做这两个月开始打酱油,我也默许了,只是迫于跟领导和发行人的压力还在推。现在达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人还在,项目没了
感官上,2023年,尤其是下半年,大家都没做啥项目,项目能批下来或者发出来的基本都是借新还旧。数据上,2023年城投债的存量规模依然在增长。截至目前,城投债总存量11.88万亿,较年初增加了0.97万亿,增幅高达8.9%;存续城投债数量2832个,较年初增加54家。这个数据跟从业者的直观感受差异较大,
一是上半年那波,尤其是“名单制”传出来之前,市场还是有增量的,尤其是,高级别、优资质的主体,只是下半年一下子收的太紧;
另外一方面,债市的结构性调整,对于债券民工,尤其是中小券商关注的区县、AA主体,但是当下行情能实现新增的可能还是以高级别、高评级主体。
展望一下2024年,借新还旧主旋律不变,市场的出清会在24年正式开展。
其实不少中小券商债券团队在21年和22年开始呈下降趋势了,但是考虑到这两年的疫情,尚有“借口”挡一挡,但是23年这个理由已经不再充分,事不过三。
熊市不言底
当2024年城投债出现存量规模不变,甚至下降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寒冬。
24年不好过,部门连续不出成绩、承揽连续几年没有足额的收入落地、年轻的承做们只有工资,拿不到年终奖,矛盾会逐渐显现。
2024年债券民工会更加艰难
要么市场找的新的方向,要么很多团队会迎来换血。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大伙儿记得抱团取暖,尽量避免单打独斗。
微城投,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