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最近又开始“戏精”上身,爆料称台积电100多名工程师被大陆“挖走”,让人不禁想问:这背后到底是啥情况?其实,这事儿还真没这么简单。
真相没那么简单华为因为芯片断供,急需技术人才来“回血”,在这个背景下,台积电的部分工程师决定前往大陆就业。
从表面看,这似乎成了日媒大做文章的借口,说什么大陆从台积电“挖人”,好像中国企业缺的就是这100多人似的。
其实,中国的芯片企业早就开始大规模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这100多名工程师的加盟,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顺水推舟的选择。
台积电工程师们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报效祖国”,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大陆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优厚的待遇。
在2019年之前,芯片行业的薪资并不算高,一线工程师的年薪大概只有15万元人民币左右,但如今,年薪已经翻倍,达到30万元甚至更多。
换句话说,跳槽不仅是为了理想,还为了更好的“钱景”。
科技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这一点其实早在钱学森的故事里就被验证过了。
台积电的工程师们选择大陆,除了待遇和前景,还有一种情怀在里面。
毕竟,在国内,芯片行业正在崛起,而他们希望能亲身参与其中,为国家的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台积电的困局:美梦变成噩梦?然而,台积电在美国的处境可能就没这么乐观了。
几年前,台积电雄心勃勃地决定赴美建厂,想要在全球半导体版图中再下一城。
美国政府也抛出了丰厚的补贴,看上去是一场双赢的合作,但慢慢地,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首先,美国政府在补贴的背后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求台积电“上交”核心技术,还要分享75%的利润。
这对台积电来说,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台积电陷入了两难:一方面,撤出意味着前期巨额投资打水漂;另一方面,答应这些条件,台积电的核心竞争力将严重受损。
然后,文化冲突也是台积电的一大难题。
台积电习惯了严格的12小时工作制,在台湾,这种工作模式被视为提升生产效率的秘诀。
然而,当这种模式搬到美国,问题就来了。
美国员工显然不吃这一套,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疯狂吐槽台积电的工作时长“没有人性”。
更有甚者,员工甚至直接拒绝领导的命令,这让台积电的管理者们头疼不已。
目前,台积电在美国雇佣了600名员工,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台积电可能面临集体离职的风险。
调整工作时长符合美国标准,势必导致生产效率下降,而从台湾派遣员工过去,又面临着人才流失和成本增加的双重风险。
台积电危险了?三星的挖角行动引发担忧不仅是在美国,台积电在全球范围内也面临着人才被挖角的困境。
今年3月,台积电的一位“研发大将”林俊成被三星挖走,台媒对此感到十分担忧。
林俊成在台积电工作了19年,掌握着大量的核心技术,尤其擅长半导体封装和3D封装技术。
而三星这次挖角,显然是为了弥补自己在先进封装技术上的短板。
这件事让台积电再次陷入了“人才流失”的焦虑中。
毕竟,半导体行业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上。
三星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招募人才,不仅从台积电挖人,甚至还从苹果、英特尔等巨头公司中招揽技术专家。
华为的转机?联发科成了救世主?最后,再来说说华为。
自从美国对华为实施芯片禁运以来,华为的手机业务一度陷入困境。
但最近,华为与联发科签署了长达12亿颗芯片的订单,这无疑为华为带来了新的希望。
台积电为什么无法继续为华为代工,而联发科却可以顺利供货?
原因很简单,台积电虽然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但受制于美国的设备和技术。
根据美国的禁令,凡是使用了美国技术的企业,未经许可都不能为华为制造芯片。
而联发科只负责设计芯片,而不是制造,因此不受限于禁令,可以顺利销售给华为。
这场芯片风波让我们看到,科技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战略的博弈。
华为在困境中寻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而台积电则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多重夹击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高薪诚聘台湾省的芯片领域的工程师,加大力度
这些人的选择十正确的,个人发展空间大,也为国争光,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到祖国的发展中来。
台积电变成垃圾电是必然趋势!
台积电的工程技术人员,外流成风才好,思想活了,抬头方能看得远,睁大眼看得明,大陆〈天地大〉一更可展才华;大陆〈有钱图〉一自己更富有;大陆〈需求旺〉一前程更宽广;大陸〈人情厚〉一盛名留世久。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到大陆发展、辉煌人生,何乐而不为。
肥水不流外人田,大陆湾湾一家亲。
湾湾本岛台积电代工厂被主子彻底架空就是三五年的事
只要回来的,都是振振兴中华民族的功再。我们应该记上名册,给予荣誉与奖励。这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回归。
看清局势了,知道来中国发展才是正道[捂脸哭]
接触核心技术的人离职后不是有一个保密期吗?
联发科这个名字以前就是山寨货的代名词
台积电工程师肯定都低于35岁的
不要多了100名间谍就好
设计还是造不出来呀
人往远出看,水向洼处流。国内人才流动,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