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肚子的下水起什么名字并非是重点,重点在于:
为何中医认定脏为“六”,而腑为“五”?
先说说“五脏六腑”这句话在中医典籍里的出处,这就是《黄帝内经·灵枢·经别》里所说的:
“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
所以很显然这个“五”和“六”并非中医在人体解剖时盯着肚子里的下水挨个数的,这种认知源自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人体脏腑的数量对应“天道”
那么对应的是“天道”又是什么呢?
这就未见于中医典籍,而得从中国历史文化古籍里找了
《汉书·律历志》曰: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
《律历志》是中国古代记载律和历的非常严谨的文献,所以“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就是《黄帝内经》里脏腑对应的所谓“天道”
如果你认为这是mr深水在牵强附会,那么请看《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里的这段话:
“盖人之五脏,应地之五行,食地之五味;人之六气,复应天之六气,气亢害而无承制,则为病矣”
这里已经将五脏六腑这个数字的来源说的非常清楚了,而且明确的表明疾病的来源与“天六地五”有关
至于“天六地五”又是怎么来的,这得追溯到战国时期左丘明的《国语·周语》、《左传》,这与古代祭祀的议典规矩有关,说再透彻点就是上古巫术的“互渗律”和“相似律”有关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战国时期一名胆大中医(那会还叫方士)第一次看到了人体的肚子里的东西(也许是战争也许是人体解剖),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人肚子里这堆下水原来长的各有各样
为了区别不同形状样式的下水,这名中医给这些器官取了各式各样的名字并归类,有的归为脏,有的归为腑,接着就是要统计脏有多少,腑有多少
到这可犯愁了,这中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上古先贤告诉他们有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人体中的“数”的存在与大自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
“天有日月、人有双目”“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所以人肚子里的脏腑的数量,应该也与天地相对应
那与什么相对应呢?
这中医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天六地五,数之常也”这句话,所以人体脏腑的数量也就对应“天六地五”,又称“五脏六腑”,这不就是上古先贤所说的“合天道吗?
然后这名中医就将自己的这种“理解”+“创新”写入了《黄帝内经》里,后被奉为圭臬
所以你说《黄帝内经》真的博大精深吗?
搁在2000年前可能算的上是一种进步,今天还奉为圭臬就显的有点……
八卦阴阳五行的数字在唐朝前只有9个数。到了宋朝才有10字出现在八卦阴阳五行中,成了完整的八卦阴阳五行学说。所以,凡有五行阴阳涉10数字,就是出现在宋朝中的学说。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个《烟波钓叟赋》姜子牙写的学说,不知道考证的还以为是姜子牙在写五行八卦阴阳学说。因此,中医的五脏六腑来历,根本就不是这个小辫能够在这里所理解和了解的。妄自菲薄的小辫,只能算是笑话的幼稚园科头脑来的。
哈。古代连人吃人都存在。有什么器秀官很难发现吗。
编者牛[点赞],指点一下,就能把内经当笑话书看
支持小编彻底否定中医药。让我们这些中医粉信就可以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祖国医学是经过检验的。中医代表着中华文化,反中医就是反华
小编黑中医黑得不遗余力,一看可知满肚子只有下水而无脏腑,有躯壳而无中国人的灵魂,哈哈!
要不作者再考察一下,,穴位经络怎么来[并不简单]
《黄帝内经》好像是宋人冒充编撰的吧?
可惜发展到后来古人发现五脏和六腑不能一一互为表里,而且组不成十二经脉,为了凑齐十二个还特意在五脏里补了一个心包与六腑的三焦互为表里。
中医就是典型的玄学巫术伪医
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理论搁在2000年前可能算的上是一种进步,今天还奉为圭臬就显的有点……愚昧,非常愚昧
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