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为何不跨黄河发展?

问春看生 2025-01-15 04:28:06

郑州北边跨黄河有个平原新区,买过房子的都认为自己是郑州人,没买房子都认为他们是新乡人。如果郑州CBD是城市中心的话,开车不到半小时就能到平原新区,然而就因为隔了条黄河,这片区域在行政归属与城市认同感上产生了奇妙的割裂。

郑州为何不跨黄河发展呢?

许多人初见黄河,往往会心生诧异,黄河在枯水期,水流量甚至都不如南方的一条小溪。在知乎等平台上,也不乏关于 “黄河不是天险,长江才是天险” 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黄河不仅河面窄,水量少且水浅,冬季还会结冰,从军事防御角度难以阻挡军队。

以郑州段黄河为例,其宽度仅两百多米,当人们乘坐京广铁路上飞驰的高铁时,黄河只是一闪而过,稍不留神就会错过这道风景。

然而,对于城市建设而言,黄河的影响远非这两三百米的河道宽度那么简单。黄河下游的河堤构造独特,自郑州直至入海口,存在两重大堤。其一为缕堤,紧挨着河岸,最初用于束水攻沙,经过历史演变,发展成为如今调水调沙的一部分。

其二是遥堤,它距离河道较远,主要作用是防范洪水。这种治水与治沙相结合的双重堤防策略,乃是明朝潘季驯所提出。具体做法是,在河边修筑低矮的缕堤,将水流约束归槽,利用水的力量冲刷泥沙,使其顺着水流冲向下游;同时,在离河较远之处,建造高大的遥堤,以此抵御特大洪水,避免堤坝溃决。即便在现代,技术虽有进步,但黄河下游大堤的整体结构依旧保持如此。

在郑州,沿着黄河同样设有缕堤与遥堤,二者之间相距可达十千米之遥。这十千米的区域,便是黄河的专用 “蓄滞洪区”。尽管该区域内存在居民与耕地,但基于防洪的考量,此地绝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虽说距离上次黄河洪水已过去多年,且随着上游水库的建设以及黄河沿途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黄河发生洪水的风险有所降低。然而,黄河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下游地区至今没有任何地方敢轻易下定决心废除这两重大堤。这十千米的空间距离,再加上黄河 “地上河” 的特殊地貌影响,使得郑州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着实难以跨越黄河向对岸发展。

既然黄河不能随便跨越,那兰州为何把黄河当作城市“内河”呢?

先说兰州,地处黄河上游,河谷相对狭窄,黄河穿行于群山之间,城市沿着河谷呈带状分布。这种地形使得兰州跨河发展时,所需连接的区域跨度较小,工程建设难度相对可控,比如修建桥梁的长度较短,成本和技术难度相对较低。

而郑州位于黄河下游平原地区,黄河在此处形成 “地上河”,河面宽阔,且有两重大堤相隔较远,中间十千米为蓄滞洪区。大规模城市建设跨越如此宽的区域并兼顾防洪需求,工程难度和风险极高。

另外,兰州上游来水量相对稳定,洪水规模和频率低于下游。虽然也需考虑防洪,但防洪压力总体小于郑州所在的黄河下游地区,对跨河城市建设的制约相对较小。

黄河到了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历史上洪水频发且危害大。为防御洪水,设置了复杂的防洪体系,这限制了城市向黄河以北大规模发展,避免因城市建设影响行洪安全或在洪水来临时造成巨大损失。

同时兰州能供发展的土地非常有限,跨越黄河发展是迫不得已。而郑州则不同,向南、向东有大片平原,理论上可以无限延伸。

从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层面来看,郑州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重心在现有区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其向东发展,郑汴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效应逐渐显现,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活力;向南发展,航空港区建设日新月异,借助航空枢纽的优势,构建起了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吸引了众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入驻。这种在现有区域的深度发展,使得郑州在短期内无需急于跨越黄河拓展城市空间。

此外,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空间的扩张,更需要考虑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郑州若跨黄河发展,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以确保新区与主城区的有效连接与协同发展。然而,将这些资源投入到现有的城市区域,能够更高效地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而且,黄河生态保护如今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在对待黄河的开发利用上,必须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前提。跨黄河大规模开发建设,极有可能对黄河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影响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这不仅违背了国家的战略方针,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虽然平原新区与郑州地缘相近,交通便捷,但黄河的存在,从地理、防洪、发展战略到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使得郑州在跨黄河发展这一问题上,面临着诸多复杂且难以轻易克服的障碍,因此在现阶段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迈出大规模跨黄河发展的步伐。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