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央企内部怪现象:干部“年轻化”彻底变味
近年来,国企在推进干部年轻化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怪现象。 原本旨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升工作效率的年轻化政策,在某些企业却变得扭曲和变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现象,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反思。 一、部分年轻干部经验不足,却喜欢说大话 在很多国央企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年轻干部,他们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经验还显得相对不足。 但这些人往往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喜欢发表一些高谈阔论,大放厥词。 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激情,但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具体性。更吃不了苦。 这种“说大话”的行为,不仅让人们对他们的能力产生质疑,而且也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年轻干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也与他们急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有关。 真正的领导力并非仅仅靠说大话就能建立起来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的是扎实的业务能力、敏锐的问题洞察力、以及卓越的协调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带领团队应对各种挑战。 二、有的年轻人好吃懒做,占着位置没有作为 在国企中,还有一些年轻人,他们或许因为家庭背景、人脉关系,学历等因素,轻松地获得了较高的职位。 这些人往往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甚至好吃懒做。他们虽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却没有为团队和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团队的整体效率,而且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努力和付出。 如果一个员工只想着占位置而不愿意付出,那么这样的企业是无法长久发展的。 因此,国企在推进年轻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选拔年轻人才,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年轻人在职场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三、为了年轻化而提拔没有能力的人,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因为年龄而被忽略 在国企年轻化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怪现象:为了追求年轻化的指标,一些单位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提拔没有能力的人。有的企业主要领导还一味的说今年要提拔00的副处级多少名,90的正处级多少名, 而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却因为年龄稍大而被忽视。这种做法不仅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负责任。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力。如果企业为了短期的年轻化目标而牺牲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和科学性,那么这样的年轻化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国企在推进年轻化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确保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如何破解国企内部干部年轻化的怪现象 针对以上提到的国企内部干部年轻化的怪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破解: 1. 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教育: 通过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年轻干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升业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责任心培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 2.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在选拔年轻干部时,要综合考虑候选人的能力、经验、潜力等多方面因素,避免仅凭年龄或家庭背景等单一因素进行选拔。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年轻干部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他们能够在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3.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通过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价值观和团队精神,激发年轻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同时,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让年轻干部在团队中快速成长和进步。 4. 鼓励老中青三代干部良性竞争与合作: 在推进年轻化的过程中,不应忽视老中青三代干部的优势和贡献。 要通过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和合作平台,让三代干部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国企在推进干部年轻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选拔和培养年轻人才,也要关注老中青三代干部的融合与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无天
不要以年龄论英雄,而是德才兼备才是用人的最高标准,姜子牙80岁才出山,按现在的标准连保安都应聘不了。
渡口 回复 03-05 21:51
这应该是用人最基本的常识,可是现在的用人制度,连常识都不要了
宣辰 回复 03-05 12:03
严重同意
漂流
国企的确存在这种现象。年轻大学生进单位像宝一样对待呵护,而老职工岗位待遇靠边站。老职工就来个出工不出力,而年轻人有不少吃不了苦又跑离单位。最终受损的还是单位。
ampampamp寂灭 回复 03-05 22:50
国企苦?我们单位不招在国庆干过的
用户17xxx07 回复 ampampamp寂灭 03-05 23:40
不用相互鄙视,你只要在私企干过的绝大多数这辈子进不了国企
木木
年轻干部有精力有学历,偏偏缺少了经历,没有像老干部那样经过折腾,所以年轻干部倒不如80、90年代的干部。年轻干部自信满满,不太愿意倾听下属的意见。年轻干部觉得地球离开自己就不转,因而更加贪婪无度。
用户13xxx95
年轻干部没有实际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实际作用归零。一味要求年薪制更是对基层员工积极性的损害和打击!
用户15xxx78
拔苗助长???不利于一切???
思君黯然
工作需要的是经验的支撑,不单单是满腔热血。
用户16xxx42
现在想晋升,首先看年龄,管你能不能干
gmlweige 回复 03-05 19:11
破格还是有的
懵懂小子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surgeon(皇甫冰蓝)
没后台年轻年老都是不行的
竹鼎
从底层有实践经验人员中选干部作领导。才是正解。
恶魔之眼 回复 03-05 22:20
真知灼见
心事的回忆
干部不适合年轻化
愚人自愚
废话
老队长
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哪来的德才兼备?没有任何经验就安排到重要岗位一些人难免会盈气指使、不可一世的自以为了不起。
用户10xxx45
这不是年轻的问题!
铁马冰河
好的不是没有,但大多数都是关系户,要德无德,要才无才,谦虚点还好,张狂的简直是公害
恍若梦境
年轻人上位没什么不好,至少有一点是好的良知还在。内心还有热血……就比如我一个做装修的工人,我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那些年龄大的老板能把你算计死。年龄大的工人做事摸起鱼来真让人无话可说[哭笑不得]
用户97xxx21 回复 03-05 08:17
你说的装修公司那几个小老板,你到大型企业看看这些年轻人都折腾了啥,那可不是单纯和几个人打交道,那是要关系几千上万人的生存。
与你常在 回复 03-05 07:24
都是老油条了,一个比一个怕多干活怕担责任
W FL Y
24岁当副总那个,要的就是年轻化,能力不能力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年轻,且有背景,
萧晨
年龄大招人烦
南极虾米 老乐
事业的未来是年轻人的,纵有诸多毛病,还得从年青人中选择,想脱颖而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岁起步,25岁上岗,30岁有担子,35岁挡一面,40岁独挑门户。没这个速度只能算一般般了。
I love water
说的确实是实际情况
萍水相逢
对国企该认真管一管了。
道法自然
提拔重用年轻人大方向是对的。有些小问题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就好了。不要质疑政策本身。
用户15xxx40
没有天生的竞争,野生的,栽培的,哪个生命力强?有钱了,吃饱了,从体育项目的退化。
用户97xxx03
干啥都要有合适的理由
周诚诚8
要有备选人,淘汰一些不务实的人很必要
小桥流水
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德才兼备,人才难得!
用户21xxx27
国企最不缺的是年轻干部
极光
你是哪个老登
沉默不一定是金
很多年龄大没有升职空间的混日子的。 是不是考虑外派新疆塔里木
野钓路人
干部年轻化是必须的
俯瞰世界
你这种歧视年轻论,在刷找同感吧
小屁孩 回复 03-05 06:28
不是歧视,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你好吗
国企全都和你说的这样
只说
一样
用户10xxx82
在一定范围内应打破年龄界限。例如:一个领导今年58岁,组织认为此人可用,那么就可以继续担任领导,待届满后退休,工作业绩与退休待遇挂钩。
卜得卜爱
年轻成罪过了
在路上 回复 03-05 08:05
经历不足,想一想你们这一路走来,都经历过什么坎坷?从小到大衣食无忧,真正的社会实践经历过多少?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你们在学校学的只是知识,社会的知识包罗万象,要真正的了解社会,还得一观,二静,三思,四想,五悟
涌泉
年轻人也是在历练中成长,老油条有经验臭毛病也多。
伟哥
为了今后的不确定,努力赚钱
用户51xxx56
无所谓,历史上那个
浩先生
对事实不尊重
用户13xxx80
不能凭年龄选人用人,应凭能力用人。
笑看人生
国企会被自己玩死
用户34xxx31
老中青结合有利于团体。
平莎过雨
年轻化好,但选什么样的人也是关键
灯光下取暖
年轻人好管理,有冲劲,让干啥干啥,岁数大的考虑的全面,有大局观,做事谨慎。
莫名许久见
无所吊谓
九州烽火
干部年轻化的弊端也不少。。。。。
用户72xxx16
把第三条放在第一条
OLO天下OLO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与你常在
年轻干部现在学会了推拖,不担责,老油条了
一䢺好戏
以后省级以上干部不得大于三十岁[哭笑不得]
清风
第二点才是最普遍最让人痛恨的!
111
国企早晚死在盲目年轻化上。
用户78xxx08
别老拿我媳妇照片说事,你们经过我允许了吗?[滑稽笑]
用户13xxx74
没有经验,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年青干部,尤其是受到挫折失败打击,彻底的一败涂地,永绝不振。
福往福来
这些事必须第一步用电脑完成,人为干涉不了的,列出条件,文凭,年龄,基层经验,工作年限,业绩,荣誊,违规违纪,思品各种参评,然后再去人为考查,这样选出来差都有样。
等待
年轻化指标已下达,频繁调动
y y q
什么事情都不能一刀切走极端,不要事先定框框,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海用户
一堆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