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记:成长的秘密藏在父母的放手之中

疯狂剪辑人 2024-05-06 11:50:47
电影:《年少日记》 《年少日记》这部电影从郑老师主观视点中的班级学生逐个画外自白(组成一份集体性的、无名的“遗.书”)这一动人段落开始。压抑、窒息又阴郁,并未过度煽情却足以让人深深共情。 德彪西的钢琴曲《梦》优美灵动,却加速了梦的碎裂,还恰恰反衬出标准单一、严苛冷漠的精英教育的残酷无情,相关场景及影调也恍如岩井俊二电影变奏(看似美丽轻盈实则充满暴虐沉痛的残酷青春);断续的钢琴曲最终成了无法修复的磁带杂声,时光持续翻页,及至记忆面目全非。 除了无尽内卷和竞争压力,影片也点出了社会文化中的痼疾:对他人精神健康的忽视与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而其实要让人重获生存下去的勇气,真的只需要一点温柔、理解与关爱,就像钢琴老师Miss Chan对有杰的鼓励与陪伴。片中那位猝然自jin的热血漫画家,也昭示着治愈他人相对容易,治愈自己却注定艰难。 因此,成为老师的男主在学生高考放假前给了所有人随时联系自己的方式,并郑重地同每一位学生叫出名字地道别,之后也认真倾听了向自己寻求帮助的同学的心事,便显得如此珍贵、暖融。尊重、倾听和真诚的关怀永远不会嫌少。 影片采用少年和成人不同时空的双线交织叙事,剪辑和叙事诡计很精妙,而这一技巧也在影片第一个镜头(天台“跃楼”)便初露峥嵘。日记本及自娱自乐排遣忧闷的河马玩偶也是真实感浓厚又很有意义的物件。 略有遗憾的是,后半段节奏有点单调,让人疲乏,爱情线及双重和解有一点强行,父亲这一关键角色偏扁平,刻画不够。如能拉长时长,更多刻画父母的立体一面,以及校园霸凌这方面也可再多一点笔墨,就会好得多。另外,受制于成本预算原因,没什么全景空间展示,主要都是中近景和特写,镜头语言上也的确不算多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