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陆懋修说: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我2018年春天跟上海中医专家侍诊抄方,萌生回归中医之志,2019年秋天从公立西医院离职,到民营医院开启独立中医门诊,忽忽五六年矣!立志不可谓不坚,用功不可谓不深,读书不可谓不勤,未敢一日不思考中医,看诊的病患也已有几万例次。然2022年末的疫情却使我信心丧失了大半,面对外感病,我感到自己的中医并没有真正入门……虽然我在消化疾病、失眠和女性亚健康调理这几个领域有些心得体会,有时疗效尚可,但总觉雾里看花,疗效不十分稳定,心里没底气,又不想昧着良心、瞎着眼睛去营销,于是逐渐趋向退缩保守。
我常和魏工说,我的命运,逢八必酝巨变,逢四大多不祥。比如2004,我高考复读,浑浑噩噩一年,最终滑档重点大学;比如2014,我在中医院规培,茫然无为,没有及时提高中医技能,导致后来在西医院的屈辱时光。但也有例外,1994年我的父母听从老师的建议,说恁闺女聪明,给她转学吧,别耽误了,于是我从城关镇小学转到了永城实验小学(当时全县最好的小学),最后顺利考入县里最好的初中和高中……今年是2024,我和魏工嘟囔,我的命运又到坑底了,魏工说我杞人忧天,我说我不是杞人忧天,我学中医那么多年,扪心自问,我有几分把握,我真知道中医是什么吗?疗效真高吗?复诊率有多高?不要看一些外在的荣誉,你自己几斤几两,自己最清楚!
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2024这个“4”,我不会再任由命运摆布而沉沦,我要厚积薄发,我要做我多年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那就是向《伤寒杂病论》和“经方”发起进攻,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等我学到手了,重启网诊,可劲儿蹦跶,宣传造势,用我的光和热去帮助患者、感染同行,为中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加油]
看似我又回到了“起点”,其实我是触底反弹,只不过这个“底”,比五六年前高的多了[嘻嘻]
消遥自在
脉诊最重要,全国真正懂脉的没几个
“熊出没” 国医馆 回复 07-30 22:01
确实
“熊出没” 国医馆 回复 07-30 22:01
不懂脉理才会这样说,哈哈
安贫居
说句,有意思的话,前年长期病真的是凭借自己的水平看好的吗?还是凑巧?很多医生西医,中医都是碰巧看好的
用户10xxx58
微博上一字不差抄来,有意思吗
岁月静好
学中医当代人最不容易,因环境对中医不利,现在的人和古人不同,中药也不是那个中药,没有九九八十一难难成佛。祝你早日成名医大家。一直关注你的小白中的小白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