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年,尉迟恭54岁时,李世民突然提出要把自己16岁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尉迟恭听得一愣赶紧跪下磕头,以“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理由恳请皇上收回成命。没过多久,他便上书告老还乡了。 尉迟恭,是大唐名将,他身手勇猛,武艺过人,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一箭射杀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从此立下大功。 娶皇帝的女儿,按说尉迟恭当之无愧,毕竟,李世民的女儿,大多数都嫁入了功臣之家。 但是,在这些功臣之中,尉迟恭却偏偏拒绝了此事,甚至告老还乡,那他为什么放着荣华富贵不去享,反而执意要回老家呢? 这事还要从尉迟恭的“脾气”说起。 尉迟恭是武将,他性格简单,豪放粗犷,直来直去。这样的性格,对他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 能够勇猛战斗,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坏处是:这样的性格,让尉迟恭,在为人处事上太耿直,不够圆滑,时常开罪于人。而且,尉迟恭还有点刚愎自用,居功自傲,爱揭别人短处。 哪怕是当朝宰相,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的错误,尉迟恭也会直接了当指出来,不给别人留面子。 有一次,李世民宴请群臣。尉迟恭入座时,发现有个人的座位,排在他上席,他瞬间脸色阴沉,甚为不悦...... 一般来说,参加宴席,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不会计较,就算介意,也会埋藏于心。但尉迟恭接受不了, 他一把抓住那人问道:“你是什么人?你有什么功劳?为何坐在我的上席?” 这时,坐在尉迟恭下席的: 任城王李道宗,连忙拉住尉迟恭劝解。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兄弟,也算是皇亲国戚,代表着皇 家的威严。 尉迟恭哪管得了这些,怒火中烧的他,挥起拳头,一下打中了李道宗的一只眼睛,差点儿把他打瞎,后来,医了一个多月,才勉强复明。 本来挺热闹的场合,大家在一块有说有笑,结果被尉迟恭这一拳头,搞得大煞风景,李世民生着气,解散了宴会。 后来,李世民单独召见尉迟恭,跟他说了一段话,让尉迟恭猛然觉得背后发凉...... “朕读史书,见汉高祖的功臣,很少能够善终,曾经,朕认为汉高祖做得不对。但后来朕明白,有时候功臣遭到杀戮,也不一定是汉高祖的错误!” 这句话,算是对尉迟恭的敲打和警告。 毕竟,李世民也明白,尉迟恭虽然有时行事鲁莽,但他毕竟是有功之臣,而且还救过自己的性命。他说这些话,也是提醒尉迟恭,行事谨慎一些,以免落人口舌。 后来,李世民把尉迟恭,调任地方官,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在保全尉迟恭,让他远离朝堂。可是,好景不长,尉迟恭在地方,又传出了流言: “尉迟恭要谋反!”流言很快传到了李世民耳朵里,历朝历代,做皇帝的,最不愿听到的就是“谋反”二字。他下令把尉迟恭召进宫中,当面质问。 而尉迟恭,还是一副直性子,见李世民怀疑自己,他一气之下,当场脱掉上衣,露出累累伤痕,嘴里大声道:“皇上,我满身的伤痕!都是曾经随你四处征战留下的。如今天下已定,你就怀疑我谋反么?” 李世民看见,尉迟恭身上的一道道伤痕,不由得想起了过往,一起出生入死的岁月,他禁不住流下了眼泪,随后,他又下令,把尉迟恭调回宫中。 可是,李世民也深知,以尉迟恭的性格脾气,难以与朝中其他人长久共事,搞不好会落人口舌,被他人中伤。倒不如,直接让尉迟恭安享晚年得了。 于是,李世民召来尉迟恭,表示:你跟朕出生入死这么多年,立下了汗马功劳,朕没有什么奖赏你的,不如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你可好?尉迟恭听后,却突然感觉不对头,他觉得事出反常。 因为,皇上的女儿,大多数都嫁给了功臣家的儿子。但为何,皇上要把女儿嫁给尉迟恭本人,而不是嫁给尉迟家族里的年轻人呢? 尉迟恭思来想去,他终于明白了:天下已定,我作为一个武将,若继续在朝,皇上肯定会对我有所顾忌,要把女儿嫁给我,其实是在试探我,我倒不如辞官回乡算了,一来了却了皇上的担忧,二来自己也落得个清闲。 过了几天,尉迟恭就上书,请求皇上批准他辞官回乡,李世民立马恩准! 从此,尉迟恭远离了朝堂,安享晚年。
尉迟恭已有黑白夫人,再多来一个,他的腰子顶得住否?
胡说八道
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