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到底有多少“德械”师?

柯柯基看武器 2024-06-25 09:46:19
在电影《八佰》及近年播出的诸多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德械”师几乎是一个绕不开的元素。其中,为我们所熟知的,就包括参加了淞沪会战的第36、87、88师及教导总队等精锐样板部队,那么,抗战爆发时,全国就只有这四支“德械”部队吗? 实际上,我们口中所说的“德械”师,就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的1934年,根据德国军事顾问冯·赛克特的提议,计划组建的60个调整师。 不过,这些部队并未配备多少像样的重武器,而轻武器也以仿造自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国械为主。当时,从德国引进的少量德造榴弹炮和轻型坦克,主要装备于独立炮兵部队和新组建的装甲兵团之中。 至抗战全面爆发时,仅有20个师完成了调整,另有10个师正在调整之中。 1936年上半年,第一批接受调整的10个师级单位包括:第2、11、14、25、36、57、67、87师、独立第20旅(即原第2师补充旅,后扩编为第61师)以及教导总队。 同年下半年,第二批接受调整的10个师包括:第3、4、6、9、10、27、80、83、88及89师。 1937年上半年,第三批接受调整(但未完成)的10个师则包括:第1、5、13、16、51、56、58、78、85及98师。 在上述的30个调整师中,包括第36、87、88师及教导总队在内的20个调整师(其它包括第1、3、6、9、11、13、14、16、51、56、57、58、67、78、98师及独立第20旅)先后投入到了华东战场(淞沪地区);有8个调整师(第2、4、10、25、27、83、85、89师)投入到华北各战场(前期的南口与保定,后期的忻口与娘子关)。 总体来看,抗战全面爆发前组建的这几十个调整师,在抗击日寇侵略方面,的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是促使中国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力量之一。不过,战前即便完成了全部60个师的调整,部队也一样会在后续的战场消耗中损失殆尽。 由于当时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特别是重武器的严重缺乏和对外依赖,使这些励志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武装,在战争初期几乎流尽了鲜血。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