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74岁左宗棠去世。消息传来,慈禧如闻晴天霹雳,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说:

如冬评社会 2024-06-26 18:43:33

1885年,74岁左宗棠去世。消息传来,慈禧如闻晴天霹雳,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说:“准奏左爱卿生前遗愿。” 19世纪70年代,当新疆陷入阿古柏的占据之中时,朝中主和派大臣李鸿章力主放弃新疆,认为那是"不毛之地"。但左宗棠却坚决反对,他多次向慈禧上奏,要求派兵收复失地。尽管当时国库空虚,军费紧缺,但左宗棠仍然毅然决然地发起了西征之师。 带兵亲征的左宗棠深知打仗不易,更体恤士兵们的辛苦。他经常跟随士兵一起挖战壕、扎营寨,和大家同甘共苦。在他的带领下,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最终击败阿古柏,光复了新疆这片故土。左宗棠虽为儒将,却深谙用兵之道,他从来不轻易出战,而是会做好充分准备,从军队训练到后勤保障,事无巨细地安排妥当,这才能做到每战必胜。 收复新疆只是左宗棠计划的第一步,他更希望能够让新疆获得长治久安。为此,左宗棠在新疆大力兴修水利,开发农田,发展生产。他请来浙江湖州的蚕桑能手到新疆传授养蚕织丝技术,设立蚕织局帮助百姓就业。在南疆,左宗棠率领将士开凿了上千公里的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到地面,灌溉农田,种植出葡萄、哈密瓜等经济作物,极大地改善了那里的农业生产条件。 左宗棠对新疆的建设可谓殚精竭虑,他甚至亲自参与到基础设施的修筑之中。当时他带兵西征,一路上都会在道路两旁种植柳树,或一两行,或四五排,绵延数千里。后世称之为"左公柳",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路旁的柳树,不仅仅是绿化美化环境,更寄托着左宗棠对边疆百姓的深切关怀。 此外,左宗棠还十分重视发展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他多次上奏朝廷,要求在新疆广设学校,兴办学堂,普及儒家传统文化。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儒臣,左宗棠深知教育之于一方百姓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推广教育,能够开启民智,将先进文明的火种播撒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同时,他还提出要在新疆设立现代化印刷厂,大力印制书籍,传播知识,用实际行动来推动新疆的文化事业发展。 左宗棠为新疆所做的一切,无不体现着他作为封疆大吏的责任与担当。他不仅要收复国土,更要安邦稳民,让百姓安居乐业。正是凭着这种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左宗棠才能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新疆的开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君子之风,也为后世治边将帅树立了光辉典范。 左宗棠为新疆做出了巨大贡献,却遭到朝中一些人的排挤和阻扰。同治十三年,左宗棠班师回朝,本应受到隆重褒奖,慈禧却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只是例行公事地嘉奖了他。更令人惊讶的是,李鸿章竟然暗中与慈禧沟通,劝说将左宗棠调离新疆。慈禧听从了李鸿章的建议,下旨召左宗棠回京,削去他的兵权,外放任两江总督。 左宗棠虽然远在江南,却时刻挂念着新疆的未来。他多次上奏朝廷,恳请将新疆建省,设立行政机构,加强管理。左宗棠在奏折中痛陈新疆的重要性,他指出新疆疆域辽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祖宗皇统留下的宝贵财富,绝不能轻易放弃。同时,他还提出要在新疆设立学校,兴办教育,启迪民智,让新疆百姓能够学习汉文化,融入大一统的国家。 然而,左宗棠的奏请始终石沉大海,朝廷既没有批准新疆建省,也没有采纳他的其他建议。即便如此,左宗棠仍然不愿放弃。 同治十四年,他又一次上书慈禧,直言新疆百姓生活艰难,苦不堪言。他请求慈禧能够体恤民情,降低赋税,减轻百姓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左宗棠的奏折字字泣血,句句恳切,表达了他对新疆百姓的深切关怀之情。 可惜的是,左宗棠的苦心并没有得到慈禧的回应。光绪十一年,这位74岁高龄的老臣去世,慈禧这才如梦方醒,意识到左宗棠的重要性。她追念左宗棠为新疆和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痛惜没有在他生前答应设省的请求。慈禧下旨将左宗棠的奏折重新拿出来,并郑重宣布准奏其生前遗愿,设立新疆省,任命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 左宗棠虽然英年早逝,但他为新疆奠定的基础是坚实而深远的。在他的治理下,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逐步改善。他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改善民生;他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学堂,启迪民智。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