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几天讲《不寐》的时候说过,现代社会的失眠,实多,虚少,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肝火旺是主流,占50-80%,因此教科书那些分型,有的很不实用,临床使用频率很低,只是应试了。
虚证失眠要注意询问病史,尤其询问“失去史”,比如大汗、大泻、大出血、失精……如我治一54岁女性,脉弦劲,认为是肝血不足,肝郁化火,予最常用的失眠方,一周反馈,有点效,但白天还是昏沉疲劳,又加升阳之品,一周再诉,全然无效。我想这条路是错的,不能再继续了,就仔细再问,患者说,以前月经很多,贫血,还不全流产、大出血过,平时很疲倦,胃口也不好,人逐渐消瘦,再仔细候脉,左脉弦劲不柔、重按空,右脉沉弱。诸病,凡胃纳不佳,大便不调者,先调脾胃,其余一概不究,容后再议,这是我五年来,天天看书,看几万例患者得出的经验,改投归脾汤加山茱萸,患者反馈,药甜甜的,已不必服安眠药而能入睡。
看一男患者,59岁,已查出帕金森4年,之前服西药能控制病情,近来症状加重,震颤,下肢沉重无力,阳事完全废止,家中河东狮甚为不满,怒责其来治疗,言年轻时不知节制,放浪形骸,哪知不到花甲,罹患重症……当我上大学时,曾听任继学老先生说,不到60岁不懂中医,我当时十分不屑,现在想来,读人读医读社会,我们固然不必都到60岁才能懂中医,但35岁以后,我们必然能不断感知到身体的“馈赠”——不避六淫,饮食不节,起居无常,七情无度,给我们带来的损伤,会一点点冒出来,我们在用中医自救的过程中更加深体悟!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可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