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对一件事后知后觉:从前社会之所以有所谓的“人情味”,原因其实在于人们普遍缺乏

吴其纶 2024-06-30 22:46:53

突然对一件事后知后觉:从前社会之所以有所谓的“人情味”,原因其实在于人们普遍缺乏边界感。​刚在垃圾桶边拆快递,一对路过的大爷大妈停在我身旁叉腰围观了我拆包装的全过程。 两人在我耳边大声议论“他买的是什么?”“这又是什么东西?”丝毫意识不到自己已经严重冒犯到别人。 ​ ​放在所有人都钝感力很强的旧社会,双方可能已经就此闲聊了起来。但就当下社会而言,恐怕没人有兴趣和突然闯入的陌生人原地攀谈吧? ​ ​儿时,每次去姥姥家,居民楼外花坛边坐着的陌生老太太们总是喜欢极其自来熟地问我“手里拎的啥?”“这是来看谁?”“你叫啥名?”“学习好不?”“学校老师喜欢你不?” 因为压根不认识她们,并且感觉到自己有被这些问题冒犯到,我每次都选择充耳不闻。但这时我妈总是迅速表演型人格上身,故意在人前提高分贝怪叫道:“人家跟你讲话你听不见吗?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 ​ ​原来从那个时候起,“礼貌”的概念就被混淆了。不理睬陌生人随意抛出的没有营养的问题算没有礼貌吗?那她们没有边界感算什么?不过这也怪不得我妈,因为旧社会用糟粕思想奴化了父辈母辈,致使他们又像传承使命一样继续驯化自己的孩子。 ​ ​由此想到小学初中时期常听的一种愚蠢至极的论调——人情味正在丧失,从前邻里关系都特别融洽,大家无话不谈。现在的邻居关系都很冷漠,大家谁也不认识谁。 ​ ​不用想就能知道从前所谓“融洽”的邻里关系是如何构建起来的,依靠的就是人们所丧失的边界感。邻居们这件事想插手,那件事想过问,而自己又必须表现得随和,于是只能被迫和街坊们熟络起来。 一旦有人不愿意理睬陌生人的盘问,那么他一定会被贴上“另类”“怪异”的标签,甚至还会被造谣。但这种人只是更有边界感而已,他们没有任何错,只是生不逢时。 ​ ​对于如今大多数老一辈来说,“没有边界感”已经刻进了他们的骨血里。好在当下社会的主流话语权已经从他们手中流失,从而接棒给了新人,于是“隐私权”和“边界感”才会被得到重视。 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边界感才有“人情味”,那么这个“人情味”不要也罢。可惜这些,那些老一辈的人永远不会明白。

0 阅读:56
吴其纶

吴其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