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陈序经发表《中国文化的出路》一书,回顾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变化。 他认为,无论是复古派还是折中派都有严重的不足,“我们唯一的办法,我们的唯一办法是全盘接受西化”。 他要求人们要彻底打破中国传统思想的垄断,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陈序经“全盘西化”的观点一经抛出,就引起了社会上不少知名人士的注意,陶希圣、萨孟武等高等院校的教授强烈反对。 1935年1月10日,他们在上海《文化建设》上联名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又称“十教授宣言”。 他们主张,今后中国的文化建设应是不守旧,不盲从,采取批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检讨过去,把握现在最终创造未来。他们既反对模仿英美,也反对走苏俄道路。 与陶希圣等教授反对的声音不同,同样身为教授的胡适却对陈序经的“全盘西化”很感兴趣。 胡适说,他之所以主张全盘西化是因为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极其严重的“文化惰性”。 这种惰性的存在使得一旦采取中国文化本位,我们就很难真正的去学习西方,古人说,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风斯下矣! 因此胡适等人宣称,我们不妨拼命走极端,然后逼出一种折中调和的方法来。对此,鲁迅曾经一针见血的道破其中的原意和奥妙: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个屋子里太暗,需要安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同意安窗了。 毛主席说,不破不立,矫枉必须过正就是这个道理。
1934年,陈序经发表《中国文化的出路》一书,回顾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书生说文化
2024-07-21 19:19:05
0
阅读:87
逍遥君
原来是卖国贼啊!
好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