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女士,42岁,3年前在南阳某医院做胸部CT检查时发现“两肺散在斑片状...

李东晓是我 2024-08-01 00:06:42
翟女士,42岁,3年前在南阳某医院做胸部CT检查时发现“两肺散在斑片状影”,当时没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发热等症状。西医检查后无法明确诊断,因为从肺部阴影的性状看,无法确定是肺结节病还是肺结核,因此未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近一年来,翟女士开始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偶尔能咯吐少量白黏痰,没有发热、咯血、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因此,她于2020年10月25日来找我就诊。 当时的症状是:轻微咳嗽,无痰,左胸前区有疼痛不适,双手关节稍感胀痛,双眼视物模糊,食欲正常,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舌头呈红色,舌苔薄黄,脉搏细而滑。 根据中医的诊断,翟女士被诊断为咳嗽(痰热郁肺证)。治疗方案是清肺化痰,宽胸散结,处方包括蜜桑白皮、地骨皮、瓜蒌皮、瓜蒌子、法半夏、黄芩、薤白、枳壳、桔梗、蜜紫菀、款冬花、茯苓、陈皮、丹参、桃仁、穿山龙、生甘草等药材。每天1剂,分早晚服用。 在第二次诊疗时,翟女士的咳嗽减轻了,没有痰,左胸前区的疼痛消失,但双手关节有轻微胀痛,双眼视物模糊有所改善,口干,手脚心烘热感,食欲正常,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舌头的颜色和舌苔基本没有变化,脉搏细滑。 根据翟女士的症状变化,我调整了治疗方案,增加了南沙参、百合、石斛、麦冬、牡丹皮、焦栀子、芦根等药材。药方仍然是每天1剂,分早晚服用。 与此同时,翟女士在服药期间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显示血液T-SPOT、肿瘤放射免疫显像都是阴性;支气管镜检查显示多发小结节,待定性质;活检病理学显示慢性炎症伴上皮增生;PET/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有肿块,双肺多发结节,肝脏和骨骼也有病灶。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肺结节病”。 在中医治疗的第三次诊疗时,翟女士的咳嗽和痰都减轻了,左胸前区的疼痛也有所缓解,但仍有胸胁胀满不适的感觉,双手关节无胀痛,双眼视物模消失。复查胸部CT示:两肺及肺门多发斑片结节影,与前片比较,病灶部分吸收,结节影部分变淡、变小。 在这里我解释一下什么叫“病灶被吸收”——它表达的意思表明,治疗已有效果,病灶在缩小。继续中药方调服,随访胸部CT提示肺部病灶较前进一步吸收,症状好转。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