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出面说和,许世友依然无法原谅国民党军官王耀武,“这辈子都不可能原谅他,就算毒气不是他放的,我的两个师长再也回不来了”,王耀武已悔过,究竟什么罪过,让许将军坚决不原谅? 1959年,年过半百的王耀武看着身后巍峨的高楼,转过身眼前已经是新中国的繁荣景象,这位中年男人感慨地叹了一口气。 战争已经在老百姓心中远去,但是对于王耀武来说,被释放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道歉,在改造期间他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曾经叱咤风云的军官,如今已经变成了做事处处小心,一心向往和平的普通人。 王耀武在后世的评价中一直是一个十分“拧巴”的人,他受到了老蒋的重用,但是这份重用却是利用王耀武“功利”的心态作为要挟。 俗话说带兵打仗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相互信任,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后背”放心交给对方,到那时在国民党中这样以利益作为驱使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也是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王耀武从小在一个农民家庭中长大,小时候读了一些书,但是奈何家中遭遇了变故,在自己19岁的时候就放弃读书,早早去到了天津做了一名小工。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在王耀武20岁的时候,他看到了黄甫军校的招生,一颗当兵的心慢慢植根于心中,他决定要进入军校读书。 在校期间王耀武表现优秀,并且任何活动都积极参加,并且都取得了老师以及部队军官的信任,这为王耀武以后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在学校两年学习两年后,王耀武顺利毕业,并且直接上任了少尉排长,在部队中也是一路平步青云。 国军的装备一直都比我军的装备精良很多,不仅如此,就连军人穿的衣服都要比我军精致很多,而王耀武一直在国军中生活,可以说对于我军的状态并不了解。 直到一次我军的一位师长胡天桃被俘,王耀武看到了满身补丁且有些狼狈的胡天桃,他确认了许久才相信这居然是一位师长。 按照国军来说就算是部队中最普通的军人都有一身标准的制服,并且国军都很舍得在打扮自己的方面花钱,可是看到面前不修边幅的我军师长,王耀武还是惊讶了许久。 王耀武本想拉拢这些俘虏,但是我军的战士们死死不松口,不论是严刑拷打还是糖衣炮弹,他们都绝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信仰。 这一点让王耀武联想到了国军内部叛徒丛生,这是因为国军内部的利益趋势过为严重,或许在国军的心中利益比自己的信仰更为重要。 王耀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对我军的战士以及我党的信仰产生了由衷地敬佩。 1948年,济南战役中,粟裕带兵解放济南,而此时城内正是王耀武驻守的地方,王耀武在战斗开始前其实就已经预感到这场战役会是必败之战。 但是身为战士的王耀武怎么能不战而退呢,于是他将这件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蒋,没想到老蒋的命令让他不寒而栗。 按照老蒋的意思,就算是受不住济南城,对于济南城内准备投降的民众也要进行绞杀。王耀武痛心不已,这些可都是活生生的中国人,即便是信仰不同,也没有人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而当时吴化文在投降后,济南的防守正面临一个危机,许世友趁机派人封锁了此地,并且阻断了国军的飞机支援。 此时王耀武的手下提出可以使用“毒气弹”让大家同归于尽,但是私自使用这个东西是违背战争准则的,这样的后果势必会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王耀武犹豫了,此时,战争焦灼的时候许世友的两名师长都先后成了国军的炮灰,其中一位名叫王吉文,是许世友的好友。 因为这件事情,许世友对王耀武一直心生怨恨,即便是最后由周总理出面调和两人矛盾,许世友依旧选择不再见王耀武。 王耀武也在重获新生后,或许也曾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斯人已逝,活着的人更应该努力向前才对。
论打仗,王比许不知强到哪去了!
错字连篇,驴唇不对马嘴
“……战争焦灼的时候许世友的两名师长都先后成了国军的炮灰……”。 有这样写革命先烈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