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香港27岁男子赵泰来,守护在气若游丝的姨妈病床前,听到了一个惊天秘密

不负此生哇 2024-08-15 20:37:59

1981年,香港27岁男子赵泰来,守护在气若游丝的姨妈病床前,听到了一个惊天秘密: 在英国,有姨妈外祖父的藏品6万件,让他想办法带回祖国。赵泰来表示: 一定完成姨妈遗愿。 1954年,赵泰来出生于广东一个名门望族家庭,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他的曾外祖父武廷芳,是清朝杰出的外交家。从小锦衣玉食的他,却经历了难以承受的痛苦。 1969年,年仅15岁的赵泰来,父母先后离世,家道中落。孤苦无依的他,投奔了香港的姨妈赵月娥。姨妈膝下无子,对他视如己出,尽心关爱与栽培。这也是他不幸中的万幸。 在姨妈的精心培养下,赵泰来在香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师从著名画家赵少昂学习绘画。很快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位颇有天赋的青年画家。 赵月娥在闲暇时,还手把手地向赵泰来传授辨别古董的方法。这些点滴教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的赵泰来,他也成为一名颇具眼力的收藏家。 1981年,姨妈患上了重病,住进医院。临终前,她告诉赵泰来一个埋藏心底多年的秘密。 她的外祖父,也就是赵泰来的曾外祖父,在英国有一处庄园,那里珍藏着一批庞大的国宝,价值连城。她还给赵泰来一张手绘的藏宝图。叮嘱他一定让宝物回归祖国。 这批文物正是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从圆明园盗走的中国文物。为什么会落到伍廷芳手里呢? 在那个动荡、受人欺凌的年代,太多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让伍廷芳心痛不已。他利用外交官的身份,尽自己所能,花高价挽救这些珍宝。 因为托运困难,他只好悄悄藏于自己英国的别墅里,等待时机成熟,再运回祖国。伍家的后人,一直牢记和践行着伍老先生的遗愿。 直到这时,赵泰来才明白,姨妈一生未嫁,就是为了守护这些国宝。赵泰来成了第4代守护人,他向姨妈保证一定不辱使命,把这些文物安全带回祖国。 不久,姨妈病故。赵泰来以亲生儿子的礼仪,安葬了姨妈。然后,他决定履行使命。带着姨妈的遗愿,前往英国伦敦,找到了庄园。并通过手绘图纸,发现了地窖。 打开地窖门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不已!窖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打开箱子,里面都装的全家稀世珍宝。数不清的瓷器、玉器、铜器、名家书画、皇家珍品,还有历朝历代的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如同一座巨大的地下博物馆。 望着这批祖国的瑰宝,赵泰来心潮澎湃,又感到万分沉重。他痛恨八国联军的强盗行为,更敬仰曾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操。 他明白,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绝非常人可以承担的。每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要将它们顺利送回祖国,谈何容易?于是,他在异国他乡制定了长远的计划。 为了掩人耳目,他先加入英国国籍。然后,他白天是穿梭在英国大街小巷的拾荒者,夜晚他是守护国宝的忠诚卫士。他小心翼翼地将文物分类、打包,日复一日地在地下室里劳作。 为了节省开支,他变卖了伦敦的房产,自己却住在条件最差的郊区。 那些沉重的青铜器常常会砸伤他的手或脚。有一次,他被一条从箱底下爬出的毒蛇咬伤,险些丧命。但他不敢用人帮忙,再难也要一个人扛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赵泰来终于完成了文物的清点和整理。 下一步该要运输了。赵泰来计算着路程和路费,发现自己的积蓄,已经不能承受这批巨大的文物运送的费用!这是个大难题。考虑再三,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卖掉姨妈在香港留给他的房产。 准备工作就绪,赵泰来带着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宝贵文物,开始启程了。 当一搜搜装载着国宝的船只缓缓靠岸时,赵泰来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就这样,6万多件文物历经波折,终于漂洋过海,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99年8月,赵泰来向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无偿捐献了6万件文物。总价值超过8亿元人民币。 消息传开,立即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有人赞美他的爱国情怀,也有人不理解他的选择。 赵泰来却淡定地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只有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根本。能为祖国尽点绵薄之力,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赵泰来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在践行姨妈及先人们的遗愿!相信九泉之下的亲人们,也会为他的行为,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个国家走向强大,必须要有一些无私奉献者,不求回报,不为利益。他们当之无愧为国之楷模!

0 阅读:6
不负此生哇

不负此生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