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深夜,江苏女护士吕盼盼,为了追随遇难的丈夫,毅然从14楼纵身跳下。没想到,她死后两家父母上演了一场争夺大战。 “我不知道,我的遗书里是否写的很清楚。希望两家不要有任何矛盾才好。时间我定在了9号的晚上,和你出事的时间刚好一个月。”这是吕盼盼在丈夫俞坤良去世以后,发表在空间的日志。 她还给自己的父母和公婆各留下一份遗书,对夫妻两人的遗产进行了分配。她把自己名下十几万的存款,留给了自己的父母。把她和丈夫共同购买的婚房,以及丈夫的死亡抚恤金57万,都留给了公婆。 盼盼还交代公婆:“我和坤良不希望4位父母,因为我们死后的财产去吵,去闹,那样只会让我们寒心,况且若是闹上法庭,我爸、妈得到的将会更多。” 盼盼把一切安排妥当后,决绝地从两人婚房的窗口,一跃而下,为丈夫殉了情。 谁也想不到,盼盼死后,同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两亲家,竟不顾儿女尸骨未寒,两次走上了法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85年出生的俞坤良,比吕盼盼大一岁,两人从小就是青梅竹马的邻居。初中毕业后,他们考进了同一所中专学校。坤良学的是航海,盼盼读的是卫校。两人在初中时就互有好感,到了中专里,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中专毕业后,盼盼顺利的成为了一家医院的护士。坤良则开始了他的海上工作。虽然两人聚少离多,但感情却是历久弥坚,日益加深。 2009年3月,两人领了结婚证,并以两人的名义,买了一套80多平的婚房。当时,坤良付了首付,盼盼用她的公积金办理了贷款。 同年5月,坤良又接到了出海的通知,临行前,他对盼盼说:“这次出海归来,我要风风光光地把你娶进门,让你做世界上最幸福的新娘。” 没想到,造化弄人。这一次分别,竟然是他们的诀别。 2010年11月9日,正在上班的吕盼盼,接到了丈夫航船遇难的消息。她悲痛欲绝,哭昏过去几次。 “他没死,我不信!”盼盼状似疯癫,一双红肿的眼睛满是怨恨。 几天后,远洋货运公司为22名遇难家属,各自送上了一笔抚恤赔偿金。 11月14日晚上,盼盼因伤心过度,在南京远洋运输公司安排的宾馆里,选择了自杀,幸运的是被及时发现,侥幸保住了性命! 在此后的21天时间里,父母怕他再出意外,寸步不离地守着她,安慰她。 2010年12月1日,她告别自己的父母,回到公婆身边。说要多陪陪刚失去儿子的老人,父母看她精神状态还好,就回家去了。 12月8日下午,盼盼突然给母亲转去2万元钱。母亲觉得不对劲儿,赶紧给女儿打电话女儿却说“没事。挺好的,能吃能睡。”母亲以为她真地缓过来了,没多想。 12月9日深夜,也就是俞坤良遇难满一个月的时候,盼盼再次选择了自杀,是那么决绝,从14楼跳下,为丈夫殉情。 本以为这个凄美的故事,已经画上了完整的句号。却没想到双方的父母却起了争执,最后还闹上了法庭。 起因是,盼盼殉情以后,吕家父母提出按照当地的风俗,两人已是合法夫妻,骨灰必须在他们家的新房里放置一个月时间。 但是,吕家的这个要求却遭到了亲家的强烈反对,他们说这样不吉利。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矛盾激化以后,双方开始互相指责盼盼的自杀原因,都是对方的不负责任。 俞家老两口认为,吕家是对他们故意刁难,两家争执不下,只好走司法程序。 在司法部门的介入下,双方互相都做了让步,他们约定:让盼盼的骨灰在新房里走一趟,再入土为安。可是,当遗体火化的当天,两家人再次爆发了矛盾。 原因是,盼盼的父母捧住女儿的骨灰盒,走进房间时,发现新房的卧室、厨房、厕所,都上了锁,而且每个门口,都有一名壮汉把守。 看到这情形,悲痛交加的吕家亲友,当场失去了理智。随后,双方亲友在新房里,发生了激烈的打斗!最后,在吕家人的一再要求下,对方才打开了房门。几经波折,盼盼才得以入土为安。 事情过后,吕家父母想到赔了女儿,还受这种气,越想越咽不下。于是,他们以女婿俞坤良的死亡赔偿金,有女儿的一份为由,将俞家父母告上法庭,要求分割。 很快,法庭就开庭审理了此案。法庭上,双方再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法官审理后认为,盼盼虽然在遗嘱中,明确地对财产进行了分割,但遗嘱的签名只是“盼盼”两字,也没有年、月、日。不完整。因此,不具备法律效应。 这种情况任何一方提出异议,他们的遗产就需要进行重新分割。 由于双方的关系,在此前的矛盾中彻底恶化,法官经过多次耐心调解,最终在2011年11月25日,原、被告双方终于打成了协议:被告俞家父母一次性支付原告吕家父母17.5万元。 吕父表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钱,我们争的是尊严!”一场官司终于尘埃落定。两个年轻人如果泉下有知,恐怕最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最后,奉劝天下所有的儿女,一定要珍爱生命,好好活着,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爱情虽然伟大,但父母辛苦把我们养大,我们没有尽孝,就自作主张结束了生命,未免太自私了。
2010年12月9日深夜,江苏女护士吕盼盼,为了追随遇难的丈夫,毅然从14楼纵身
不负此生哇
2024-08-18 17:41:08
0
阅读:125